星空之門的引導,雖說雙方都掌握了天元界的星圖和座標,並非不能跳躍進來,但就像是在沒有燈塔指引的情況下駛入港口一樣,跳躍精度和時間都很難掌控,極有可能會隨機跳躍到天元界廣袤星域的某一點。
那就像是從數十萬米的高空向下丟石頭,出手時瞄得再準,都沒有任何意義,在四維風暴的擾動之下,“石頭”的落點極有可能相差上千米的。
在成建制、戰鬥陣型展開的星海艦隊面前,東一艘、西一艘,彼此相隔幾十乃至上百光秒距離的星艦,就是一盤散沙,只會被敵人各個擊破。
那不是增援,純粹是送死。
故而,星空之門就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剛剛降臨到天元界的黑風艦隊先頭部隊,以及倉促間反應過來的天元艦隊,不約而同鎖定了規模最大,導航量級最高的一號星門,向彼此飛速接近!
黑風艦隊的旗艦黑色漩渦號一馬當先,衝在戰陣的最前面。
在它身後,原本呈矩形排列的上千艘星艦緩緩變陣,組成了如教科書一般經典的四重半球形攻擊單元。
上百艘星艦為一個攻擊單元,最核心處是體型最大的巡航母艦,每一艘母艦的長度都接近甚至超過十公里,其內部寬敞的空間被設計成宇宙戰梭、晶鎧、巨神兵乃至其他星艦的儲存和維修艙,同時擁有非常龐大的晶石和彈藥儲存倉,為戰鬥單元中的其餘星艦提供充足的彈藥和能源供應。
一句話,巡航母艦就是艦隊中一個個獨立的作戰基地,本身的戰鬥力未必強大,卻是攻擊的起點和終點。
當然,也有部分巡航母艦寬敞深邃的內部空間,統統都被巨型晶磁炮或者玄光炮塞滿——宇宙作戰中,要撕裂幾十萬公里空間,瞬間貫穿敵方几艘星艦乃至一座戰爭要塞的巨炮,全都是體積驚人的龐然大物,煉製出長達數公里的艦身,只為了搭載一門超巨型玄光炮,這絕不是什麼新聞。
這樣的巨炮,就像是古典戰爭時期的攻城錘,固然移動不便,操縱複雜而且容易被擊毀,可是一旦移動到了防守方的城門之上,絕對是最大的災難!
巡航母艦外側,則是星艦對決的主力——武庫艦!
顧名思義,這是一頭頭令人望而生畏的鋼鐵刺蝟,周身遍佈著密密麻麻的炮塔,內部所有空間都用來填充晶石和彈藥,連一寸用來搭載晶鎧和宇宙戰梭的多餘空間都不會留下。
他們就像是銳不可當的利刃,甚至不屑於在自己的外圍附著太多裝甲,只想著距離敵人近一點,再近一點,然後,億萬炮塔的怒吼,摧毀諸天星辰!
“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與其浪費一些材料和空間,在自己外圍多加掛一片裝甲,倒不如用這些資源,多煉製一臺炮塔出來裝上!”
所有武庫艦的艦長和炮手們,都秉持著這樣的信念。
讓他們如此狂熱和有恃無恐的,除了對皇帝陛下和真人類帝國的信仰之外,更有籠罩在他們前面,戰鬥單元的第三層——神盾艦!
如果說,武庫艦是帝國最鋒利的長劍,那麼神盾艦就是最堅固的盾牌了,剛才遮蔽在黑風艦隊戰陣之上的戰爭迷霧就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神盾艦依靠的並不是笨拙的超強合金裝甲,而是強大的靈磁對抗、力場干擾和靈能護盾技術,在戰陣前方構築出一道厚實綿密的干擾帶,令敵人絕大多數的能量和實體攻擊統統失效!
在神盾艦的外圍,也就是整個攻擊彈藥的最外側,甚至突出到了戰爭迷霧的外面,就是密密麻麻如馬蜂般的晶鎧和宇宙戰梭了。
巨炮對決之前,將大量晶鎧和宇宙戰梭都投放出去,以免搭載他們的星艦真的被敵方巨炮貫穿,瞬間摧毀時,造成更大的附帶損失——這是星海中用兵的常識。
更何況,不少金丹和元嬰級數修真者穿上高階晶鎧之後,能發揮出的戰鬥力,絲毫不比一艘星艦遜色多少呢!
巡航母艦、武庫艦、神盾艦和鎧師,構成了完美的半圓弧形,就像是二三十枚碩大的流星,拖曳出了七彩紛呈的尾焰,莊嚴、整齊、不徐不疾地朝一號星門逼近。
而“黑色漩渦”號這種長達數十公里,集巡航母艦、武庫艦和神盾艦的諸多神通於一體,即便放在真人類帝國內部都要耗費上百年才能煉製出一艘的“怪物級”鉅艦,則作為最耀眼的一顆流星,單獨排在最前方,綻放著張牙舞爪的毀滅性光芒!
黑色漩渦號的艦橋上,黑夜明如一尊鋼鐵雕像,一動不動,任由星辰冷清的光輝淡淡灑在他身上。
唯有雙眸無比熱切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