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公司的合資方,恰恰就是楊斌的私有企業荷蘭歐亞國際貿易公司。
不過,楊斌與陳忠聯的聯手似乎沒有維持多長時間。1999年3月,“歐亞農業”()宣佈,不再收購大連歐亞花卉有限公司的資產;同年9月,“四川歐亞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四川英豪科技教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0月,“歐亞農業”()又更名為持續至今的“英豪科教”();緊接著,3個月後,1999年12月31日,楊斌辭去董事職務。
其實,就是這樣看似冷冰冰的年報、公告背後,隱藏著動人心絃的資本故事。而作為關心財富與資本的財經記者,我們所做的工作就是將平靜的數字還原為跳躍的故事。
如果有人對這一段歷史同樣感興趣,記者可以向他推薦最能夠清晰描繪600672股東變更線路的一篇分析報告,題目是《資本的故事——從廣華化纖到歐亞農業、英豪科教》。報告來自“中國企業線上併購網”。或許是因為時間的關係,如今,這篇文章在網路上已經無法透過搜尋獲得。(詳見附文2)
當時,筆者頗為自己發現了楊斌的線索而得意。在一家香港即將掛牌、總容資不過6億港幣的內地民營企業背後,記者發現了它兩年前與內地A股市場之間曾經有過的那場短暫而熱烈的戀愛故事。
這是筆者以及《21世紀經濟報道》的獨家發現,或者它帶有一點揭瘡疤和偷窺式的不健康的快樂,但是它是真實的。
此後報道的被引用率證明了這一發現的價值——在《21世紀經濟報道》率先報道楊斌的財富之路後,“廣華化纖——歐亞農業——英豪科教”的這段故事,至今還在被幾乎原封不動地引用乃至被抄襲。
附文2:資本的故事——從廣華化纖到歐亞農業…
(摘自中國企業線上併購網)
從廣華化纖到歐亞農業的轉變
四川省是全國最早進行股份制試點的省份,也是滬深兩個交易所最早開始異地上市的地區。其中有300多家企業的股票,是在九十年代初以較低的溢價發行的。由於這些企業溢價低,募資少,加之多為傳統工業,近年來出現了不適應市場的狀況,進行資產重組已迫在眉睫,自97年以來,四川省已16家企業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資產重組。
在這一重組浪潮中,廣華化纖的動作最引人注目,有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