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2 / 4)

小說:預見未來 作者:沸點123

拜亞洲金融風暴所賜。

當時的韓國在金融風暴中嚴重受創,許多大型的集團瀕臨破產,最後由政府出面主導整合,削減各財團間重複投資的情形。例如在汽車業,現代汽車收購了起亞汽車品牌,而三星汽車則併入了大宇汽車集團,在半導體方面,LG則是將半導體事業出售予現代電子。各大型集團在政府主導之下選定核心產業,並彼此合作交換以拓展規模,因為他們很清楚,在這些傳統的製造業領域,“規模”將會是未來最重要的關鍵。

韓國政府不僅僅看到傳統制造業在未來的競爭方向,當這些傳統產業有能力藉由規模的擴張而自力更生時,韓國政府更有餘力對於下個世代的產業投入大量資源。1997年韓國即進行“Cyber…Korea21”計劃,積極布建全國網際網路的基礎建設,以加速推動全民網際網路的普及覆蓋率。目前韓國成為全球網際網路最完善的國家之一,根據NetIndex的統計資料顯示,2011年底,韓國平均的網路下載與上傳速度分別為31。21Mbps與27。40Mbps,同一時間臺灣則是18。52Mbps與3。04Mbps,韓國平均下載速度比臺灣快上近70%,而上傳速度更是臺灣的8倍以上。

同樣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中,當時的韓國總統金大中正式提出“文化立國”戰略,為實施這一戰略,韓國先後頒佈了“國民政府新文化政策”、“文化產業發展五年計劃”等十幾部法律法規,並於2001年成立了“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然而文化與內容的東西並非一蹴可及,韓國將五年計劃分幾個階段,首先是法律、資金、人才等基礎、第二是開拓海外市場,提高國際競爭力、第三則是建設一批文化產業園區,讓產業經營更具規模,而現在韓國的飲食、戲劇與音樂已經成為全世界風靡的物件。

韓國政府不僅僅在思考傳統制造業的未來時,加入了時間的觀念,甚至於也考慮到了未來的新興產業。這樣的成功範例,讓過去執亞洲科技發展之牛耳的日本也開始進行政府主導的產業重組計劃。

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novationNetworkCorporationofJapan,INCJ)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2009年,日本政府出資920億日元,民間企業出資100億日元,組成這家由民間主導的投資機構。

該公司的社長能見公一(KimilazuNoumi)曾表示,日本在許多產業上都出現了重複且過度投資的情形,例如在面板產業,韓國只有三星與LG兩家,但日本卻有4家業者(臺灣最多曾高達6家面板業者),這麼一來,日本企業在國內的“預選賽”上已經過度競爭,當然就沒有力氣跨上世界舞臺。

2011年,日本產業革新機構主導了中小尺寸面板的合併,包括索尼、東芝、日立與松下旗下的中小尺寸面板事業合組“日本顯示器公司”,為全球最大的中小尺寸面板廠。到了2012年,則傳出日本產業革新機構將主導富士通、瑞薩以及松下的半導體部門整合。現在的日本政府與1998年的韓國政府一樣,制定政策時把時間這個變數納入了考量。然而,現在的臺灣在制定政策上仍舊缺乏時間觀念,一個個的企業落入了金融紆困階段,這樣的做法只是延緩企業的死亡,並徒增金融業的負擔罷了,我們應該做的是快速地淘汰後段業者並積極地進行整合,否則以這樣的做法,在一個有時問觀念的人眼中看來,一場產業的風暴將無可避免,而金融風暴也將隨之而來。

有時候,我們需要多一點耐心

2010年9月,我出版了《“民國100年”大泡沫》一書,在這本書裡面描述了過去近100年以來,當臺灣的外匯儲備快速增加時所造成的資產泡沫現象,同時我也引用了大量的資料來說明,當時臺灣的股市與樓市已經深陷泡沫之中,而這樣的泡沫最快會在2011年的下半年爆發,先是股市,然後是房地產市場。

然而以當時的市場氣氛來看,臺灣該年度的經濟成長率創下近十幾年來新高、股市指數節節攀升、房地產價格更是持續挑戰歷史紀錄,市場上幾乎沒有一個人像我一樣,認為這樣的盛景將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之後就開始幻滅,因為絕大多數人用來判斷的依據就是我前面所描寫的這些“既成事實”的資料與資料,他們忽略了許多的變數將隨著時間的演進,引爆這樣的資產泡沫。

泡沫的終點永遠都只有破滅一途。

丹麥的物理學家巴克(PerBak)曾在1987年提出一項“自組織臨界性理論”(self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