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1 / 4)

小說:燕山樵夫雜文集 作者:竹水冷

ぁぁぁぁ�

遙想當年孔聖人,當上魯國司寇不久,就以謠言惑眾的罪名,誅殺了政壇上的競爭對手少政卯,由此看出孔聖人的虛偽、狹隘與殘暴,孔子雖然日後混成了名人、聖人,但骨子裡終究還是小人。其實,名人群裡向來是魚龍混雜,不乏濫竽充數的贗品名人。劣跡斑斑的小人,常常混跡於名人明星中,拉大旗做虎皮,或脫或裸或色或淫,萬千變化,不一而足,做起秀來風光的很!所以,粉絲、草根們瘋狂地崇拜偶像名人,狂熱地追星,實在是極易上當的幼稚、荒唐行為,到頭來時常鬧出燒香拜佛誤進了勾欄院的笑話,此番香港明星*門風波,便是極佳的明證。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人不報,天必報。這些千百年來流傳的民諺,雖然有著濃郁的迷信、宿命色彩,但用在小人身上,卻屢試不爽,頗為靈驗。面對因果報應,雖然小人們機關算盡,終了還是難逃報應的嚴厲懲罰。小人的人生命運多悲劇,是由其損人利己的自私性格與低下的道德品質所決定的,小人往往是以損人開始,最後以害己告終

小人,人生悲劇之源,人生罪惡之源。“他人即地獄”。薩特這句名言的他人,應該是小人、壞人,真正內涵是,對普通人而言,小人即地獄,壞人即地獄。性格決定命運,人品決定命運,小人每時每刻都在用貪婪私慾,為他人也自己構築地獄。小人們天天在掘地為牢,自我囚禁,一日日埋葬著自己的歲月與靈魂。

高尚、善良、奉獻、寬容、包容、寡慾,也許是一劑診治小人頑疾的苦口良藥。

01 一頭豬,二斤肉!

據報載,黑龍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率7人普查組,自費普查全國農村孝道現狀,對10401人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孝18%,一般52%,不孝30%;好8%,較好39%,差53%。被調查者人年均收入650元,自養者78%,兒女供養22%。調查組總結在中國農村,“吃得最差的是老人,穿的最破的是老人,住的最小的是老人。

調查範例一,雲南水富縣新壽村萬老太,79歲,寡居,有兒子五個,皆外出打工,將四個孫子孫女甩給了年邁的老母親。萬老太以買果樹為生,她一手扶著殘疾的腰部,一手扶著樹幹對前來調查的翟玉和搖頭說:不說了,不說了,說了難受······,但她還是忍不住說出了心理話:這年頭,有了兒子咱就成了兒子,有了孫子咱就成了孫子。小人是老人,老人是傭人。

調查範例二,四川沐川縣官鐵村童老太,61歲,寡居四年,與兒子同住一村,三個兒子都不要母親,二兒子每年春天送一頭仔豬,讓她餵養,殺豬時給她兩斤左右的肉算是報酬。童老太對調查人員抹淚說:老話講,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不是寶我是草。

人做為高階生命,終於會有年老體邁的一天,生老病死是不可逾越的自然規律。人人都有過年輕力壯、精力充沛的人生黃金季節,人人又不得不走進老年暮年。養兒防老養老的傳統觀念,因受儒家倫理學說的浸潤,在國人心目中,特別是在農民心中,可謂根深蒂固。然而,從報上讀到上面的調查結論,卻令人不由心寒手冷,脊背發涼,噝噝地淌下冷汗來,頗有遭人當頭棒喝的感覺。類似範例,筆者也曾經常有所耳聞,試舉一二:

例一,一農村老夫婦有一獨子,撫養成人,為其娶了媳婦,也有了孫子,獨門獨院,一溜六間大瓦房,老人本該享享天倫之樂,然而,兒媳卻和婆婆雞爭鵝鬥,經常鬧些矛盾,兒媳背後挑唆丈夫要求分家分灶另過。老漢被逼的沒辦法,只好同意分家,請村幹部來家主持分割家產,家產分割很順利,快要結束時,坐在炕頭的老伴突然頭一低,昏迷了過去,一家人急忙找車送往醫院。半路上老人便斷了氣,到醫院檢查診斷死於急性心急梗。辦完了喪事,老漢衝兒子跺腳吼道:分啥家啊,看看,先把你娘給分沒了!分不分家,等日後俺們老兩口眼一閉,這家業還不都是你們的!

例二,一農村夫婦,有兩子一女,都已長大成人成家,老夫婦跟老兒子過,沒過上幾年,老倆口被攆出家門,在村頭路邊空地臨時搭了間簡易房度日。

農村老人晚年日子過得淒涼,城裡的老人也並非都是快樂,城裡一離休老人對筆者搖頭嘆息道:現如今的兒女們,啃老爹老媽的肉,都啃得見到了骨頭,還不知足哇!

子不教,父之過。兒女們的不孝,因素很多,其實是老人們在養育過程中,平時過渡溺愛嬌縱,逐漸培養助長了兒女們自私冷漠性格,對兒女們的德育及孝道教育的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