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汗發動進攻,這就促使卡特總統(當時,由於總統選舉迫在眉睫,而伊朗人質危機已經持續了一個月之久,卡特總統正處在重重重壓之下)發動“食物武器”對前蘇聯進行報復,單方面對前蘇聯採取玉米、小麥和大豆的銷售禁令。這一禁令自1980年1月4日起開始執行。但是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如今在乙醇推廣方面阿富汗持並不明朗的態度。因為目前阿富汗對於能源安全的擔心是和其境內的*武裝分子與西方駐軍的戰爭聯絡在一起的。
此次穀物禁運迫使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美國期貨市場的監管機構)採取了非常措施——期貨交易所停止兩天穀物交易。出口方面的損失使得農民只能繼續持有更多的穀物和油料作物的股票,穀物價格直線下跌、一落千丈。農民團體要求政府給予更多援助,它們在美國國會大樓和美國農業部總部(位於史密森學會旁的商場的對面)附近的購物商場設立示威區,並展示酒精—汽油混合燃料的實用性。農民們的努力最終取得了成功,美國國會因此頒佈了新的法令,包括對酒精—汽油混合燃料的生產商實行稅收優惠,極力推動這個新興的產業。1980年《能源安全法案》允許政府為小型混合燃料生產商提供貸款,並且對進口的乙醇燃料徵收關稅,主要是針對巴西。現在這項關稅依然在徵收。
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還透過了其他一些傾向於乙醇產業的法案,增加對這一產業的財政補助;但是由於慷慨的減稅政策、貸款和關稅無法阻擋美國乙醇市場崩潰的腳步,緊隨其後的便是全球石油價格的急劇下跌。截至1985年年底,原來的163家乙醇燃料工廠中只有一半的工廠還在運轉。
透過1990年的《清潔空氣法》,乙醇產業再次復興。這項法案嚴格規定了燃料排放的標準,透過在大城市裡使用汽油氧化劑,人們可以更為清潔地使用汽油。石油產業(一向是和乙醇產業相對立的)不會選擇乙醇作為氧化劑,而是通常選擇一種由甲醇製成的化學品——甲基叔丁基醚(MTBE)。但是到了20世紀90年代晚期,甲基叔丁基醚(隨著大眾對其越來越瞭解)被美國環保局列為潛在的致癌物質。人們發現,這種新增劑在水中容易溶解、不易分解而且氣味難聞。但由於法律規定汽油中必須使用氧化劑,所以乙醇就成了最佳選擇。乙醇支持者極力推薦它的清潔性和環保性。“9·11”事件和近10年來油價的上漲,迫使布什政府尋求能源獨立,此時乙醇就成了布什總統的救命稻草。短短几年時間內,乙醇產業已經從一個農業作坊式的小產業轉變成為受政府高度重視的能源大專案:這一產業是實現城市空氣清潔和飲水安全的關鍵之所在。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麵包換石油(5)
全球變暖問題已經從一個單純的環保話題演變成為一個主流事件,也進一步加強了人們把乙醇視為清潔能源的認識。乙醇甚至已經變得政治化了:布什敲響了能源獨立的戰鼓,決心之大並不亞於2001年遭遇悲慘襲擊後美國人的愛國之戰。美國人發動了本國曆史上最大的一次乙醇擴張行動,該行動對於農業的影響是全球性的。
小布什(他是一名禁酒主義者)在2007年1月進行國情諮文講話時顯得極為陶醉,彷彿受到了酒精的影響。他提出了2017年實現乙醇年生產量達到350億加侖的目標;這一目標讓人大吃一驚,甚至連那些生物燃料的熱心支持者們都懷疑實現的可能性。他們的懷疑是有根據的:這一戰略目標後來被修訂成到2022年乙醇年生產量達到360億加侖。2008年美國生物燃料的產量有望達到90億加侖。在目前美國的可再生燃料稅收制度下,每10億加侖的乙醇要花費美國納稅人至少5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各類資助乙醇產業的國家財政刺激政策。由於生物柴油的生產量要比乙醇小得多,在美國最具主導性的可再生生物燃料就是乙醇。
玉米界的新政
在有大幅度減稅政策支援的情況下,玉米種植者和乙醇生產者聲稱這一產業具有可持續發展性,而且能為很多社群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由於農業萎縮、缺少工作機會,那些社群的很多家庭不得不背井離鄉謀求生計。“乙醇改變了美國中西部的情況。”菲利普·松德布拉德表示。松德布拉德是我們在艾奧瓦州西北部阿爾伯特市的一家乙醇工廠遇見的,他是當地種植玉米的農民,還擔任艾奧瓦州農場局的區域主管。這家年產量高達1億加侖的乙醇工廠創辦於2006年12月,極大地鼓舞了包括松德布拉德在內的種植玉米的農民以及其他工種的700多人(該工廠僱用了很多工程師、維修工、質量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