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要把這些研究成果發表出來,是為了儲存人類的功業,使之不致由於年深日久而被人們遺忘,為了使希臘人和異邦人的那些值得讚歎的豐功偉績不致失去它們的光彩……”
——希羅多德
致
拉米亞的朋友和所有關注我們冒險行動的人:
我們的探索迄今為止是順利的。
波利斯提尼斯河是一條洶湧寬闊的大河,在我生平見過的河流裡面僅次於尼羅河,其他河根本不能與之相比。
我們沿著河道一路北溯,到達了兩片寬闊河域之間的水道。再繼續往前,就到了河流分叉的地方,我們還不確定要走那邊。
我們商量後決定,就築城而言我們已經足夠北,繼續向前就有太多的沼澤,使得車馬無法通行,那樣會使斯基泰的朋友們心生疑慮。
而這個連線兩片陸地和兩片水域的十字路口,無疑是最適宜築城的地方。
這裡河沼遍佈、毒蟲眾多,既不適合耕種,也不能放牧,所以才荒廢至今。但對於有決心整治這裡的人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
只要我們在河州上架幾座橋,這裡將成為一個繁榮的貿易樞紐。
河狸是這裡真正的主人,本地的人類居民不過是一些靠著捕獵勉強度日的可憐人,他們來自十幾個小聚落,幾乎各說各的語言,已經過了很久這種與世隔絕的生活。一位嚮導說他們都是來自各部族的棄民、犯罪的人。
我們的首領總是擅長交朋友,他很容易就和這些衣衫襤褸的人打成一片。消除他們的敵意顯然有利於我們冒險的繼續。
按照我們事先和斯基泰人的約定,在市政會議中將給與這些當地人四分之一的名額,而給北方那些尚未謀面的朋友留另外四分之一。
本地人同意付出勞作換取商品和新城邦的公民身份,一些牧民也願意參與進來,斯基泰貴族們也派來他們的屬民和奴隸,並提供糧食補給。
我們開始動手建立長屋、碼頭、橋樑,清理沒有價值的灌木和水泊,答應給斯基泰人的工坊也進入準備階段。短期內尚不知道從哪裡獲取石料,不過這裡有上好的木材,可以很容易的從水路獲取,相應的,燃料也很充足。
在Αpktoupoζ星升起時,這裡的氣候已經變得很涼,隊伍中不少自認為年輕的人開始抱怨關節疼。
我們在這裡停留了兩個多月,籌辦建立城市,直到先頭的一支探路隊伍帶回來好訊息。
他們在左岸幹流的上游聯絡上了一個大族群。
對方表現得很警惕,但雙方還是以文明人的方式交換了商品,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這些人顯然不缺鹽,甚至嘗試向我們推銷他們的粗鹽,不過我們的精鹽顯然也很讓他們滿意。
他們的陶器有一種獨特的韻味,雖然比較落後,但就低端市場來說已經是合格的產品,只要確保產量,也足以在大陸貿易中佔據一席之地。
這一點很重要:如果一個邦國無法透過平衡的貿易來避免財富不斷流失,那對於他們來說合理的選擇就是拿起武器鋌而走險。那是我們所不願看到的。
在進一步接觸後對方同意向我們開放領地,並派出嚮導引領我們穿過錯綜複雜的水域。
我們的冒險得以繼續。
大部分人被留在原地,我們帶了四條船出發。
沿途中透過和嚮導人員的交流,我們艱難的加深對相互語言的瞭解。
一位斯基泰學者確信他們是希羅多德書中提到的[布迪尼人],因為他們使用相似風格的陶罐。
據希羅多德記載,布迪尼人曾經在斯基泰草原上游牧,還有一支被稱為[蓋洛尼]的農耕的半斯基泰化希臘人部族和他們共同居住。他們用木頭建立了高大的城牆和希臘式的神殿,每年會舉行酒神的節慶,像希臘人那樣狂歡。
在兩百多年前,布迪尼人和斯基泰王族共同抵擋大流士,波斯人焚燬了他們的都城[蓋洛努斯],自那以後他們就逐漸衰退,直到徹底消失在斯基泰人的視野中。
如果真是那樣該多好,因為據說他們會使用斯基泰和希臘全部三種語言!
但事實顯然要讓我們失望。
他們分成大大小小好幾個部族,以不同的方言自稱是沃茨或瓦佳人(應該是“水”的意思),而不是布迪尼或蓋洛尼;
他們是森林和沼澤的住民,並不從事遊牧;
他們的神殿是木質的尖頂建築,以漂亮的彩色絲線裝飾柱子……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