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回去轉告天子,若是讓我知道,他虧待了吾妻女,我一定會助軻比能殺去雒陽,取他人頭。”
呂布帶著麾下精銳,送張遼離開鮮卑地界。
二人齊頭並進,身後跟著的是,率領陷陣營的高順,與二人保持距離,遠遠地跟著。
張遼的馬背上掛著一個盒子,用黑布袋裝了起來,戰馬每向前一步,袋子便後搖一次。
似乎不願意離開鮮卑的土地。
“奉先不必擔憂,陛下絕不會為難嫂夫人與玲綺侄女,如若不放心,待我回到雒陽,便親自前往拜訪探視,屆時,與你書信一封。”張遼目光平視著遙遠的地平線,望著幽州的方向,早已是歸心似箭。
呂布側目,瞥了一眼張遼,很快恢復常態,警告道:“不要食言!否則,我會親手殺了你。”
“軻比能終是異族,有朝一日,大漢與他必有一戰,我相信奉先,沒有忘記從軍的初心,絕不會學那董卓,勾結異族,屠戮同族。”張遼收回目光,轉頭看了眼,
本是想看鮮卑部落,視線卻被高順帶人擋住。
這是一支流離大漢之外,不足千餘人的隊伍,如今,卻寄宿在鮮卑部落。
“你我也是敵人!”呂布高冷地扭過頭去,赤兔馬隨著主人的心意,轉過方向。
一邊往回走,一邊出言威脅張遼:“我若殺你,軻比能也不敢多言,還不快滾回你的漢地!”
忽地,赤兔馬狂奔起來,高順帶著陷陣營跟在後面,一路遠去。
張遼看向陷陣營遠去的方向,不由心中唏噓。
人各有命,呂布追隨董卓起兵,又聽從李儒建議埋伏趙雲,一步錯步步錯。
他不敢奢望,自己能夠勸呂布歸順朝廷,雙方之間,有著不可調停的矛盾。
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醒呂布不要忘了,同為幷州人,大家最開始是為了抵禦異族,為了給親人報仇,而參軍入伍。
張遼不做停留,一路南下,直入幽州境內。
幷州將軍黃忠,在塞外轉悠了一圈,除了救下太史慈,遇到了一隊鮮卑士兵。
後來,就再也沒有遇到過,便返回了幽州。
因為任務沒有完成,幷州無戰事,便一直停留在幽州。
就在不久前,幽州刺史劉備,收到了來自樂浪太守的信件。
他連夜召集眾人前往刺史府商議。
劉備坐在主位,笑看著一個個前來的同僚。
直到最後出現的郭嘉和戲志才,有說有笑地走了進去,在座位上坐好。
他從座位上站起來,繞到桌子前面,手裡拿著一封信件,遞給場中唯二的謀士,郭嘉和戲志才,肅聲道:“樂浪太守來信,近日來,三韓之地,多有流民湧入,據逃到樂浪的流民所說,三韓遇到了來自南面的敵人,他們無處可去,只能逃進樂浪,希望大漢能夠收留他們!”
三韓,分別是馬韓,辰韓,弁韓,並不是三個國家,而是三個大部落,大部落下又有多個小部落。
其實,地方之小,部落之多,說是村落,也是可以的。
漢武帝滅衛滿朝鮮後,設立漢四郡,分別是真番郡、臨屯郡、樂浪郡、玄菟郡。
因為當時的三韓真就是村落,漢軍遠征作戰,在拿下衛滿朝鮮後就達到了戰略目的,便沒有繼續南下。
到了後來,真番郡和臨屯郡都併入樂浪郡,三韓便與樂浪郡接壤,開始了錯綜複雜的糾纏。
公孫瓚和黃忠對面而坐,認真地聽劉備說明情況。
身為客人,聽完之後,黃忠並沒有發表意見,而是看向公孫瓚,看向郭嘉、戲志才,在幽州他們的意見,才是主要的。
“三韓之地,本是我樂浪轄土,這幫異族平日裡不念天恩,殺害我多少百姓?如今遭遇強敵,就想要逃到漢地,尋求庇護?
我不趁機帶兵攻入三韓之地,殺其民,收其地,已經是對他們最大的恩賜了。
還有,那個樂浪太守,他是不是腦子有病?
三韓賤民,殺害樂浪百姓,不知幾何,如今,還敢寫信幫其求援!
玄德,你把那混蛋召回來,且看我砍了他這吃裡爬外的東西!”公孫瓚一拍桌子,怒而站起。
黃忠聽完公孫瓚的話,認為他說的有些道理,然後,看向郭嘉、戲志才,想聽聽他們怎麼說。
而劉備,則是拉住公孫瓚,正在勸說他冷靜下來。
“三韓之地,於我大漢並無太大用處,三韓之民,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