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 / 2)

小說:明空心語 作者:明空如月

(七)觀心

1、傳統觀心訓練法

觀心,在傳統心性智慧訓練中,是非常重要且非常核心的訓練方法。

在視角學方法論中,基於視角學思想,對心的觀照則有了獨特的視角學特色。

視角學中作為觀照物件的【心】,主要是指【超級視角-心-視角-視界-世界】中的【心】。

在傳統心性智慧訓練中,【心】包括【真心】和【妄心】,在視角學中,與【真心】相對應的是【超級視角】,所以,視角學中作為觀照物件的【心】,更多的指的是【妄心】,或者說是【無明之心】,即超級視角智慧隱而未顯狀態下的心。而觀心的目的,正是為了透過深入的觀照看清這種心的虛幻性,從而超越這種心,繼而繼續深入到真心的層面,讓超級視角的智慧開顯出來。而在超級視角的智慧開顯出來之後,這種心又有什麼樣的變化?這也是視角學觀心訓練所要觀照的內容。因此視角學方法論在借鑑傳統觀心訓練方法時,亦包括了三方面的觀心訓練:超級視角智慧開顯之前的觀心訓練、實現超級視角智慧開顯突破的觀心訓練以及超級視角智慧開顯之後的觀心訓練。

A、超級視角智慧開顯之前的觀心訓練

主要內容包括:

1)觀照心中的念頭、情緒、感受、情感、思想、思緒等心中生起的各種現象。

這是最基礎的觀心訓練內容。需要注意的是,這項訓練的重點是訓練“觀照”本身,而不是去觀心中的各種現象其具體內容如何,是好是壞,是善是惡,是對是錯等等。這些都不是重點,而且還是需要在訓練中需要注意避免的地方,即不陷入,不跟隨,不干擾,不評判,隨其自來自去。

此項觀心訓練的目的,重點在於培養對各種現象的【觀而不隨】,即培養和訓練“觀照”本身,不斷強化“觀照”的力量,讓“觀照”越來越穩定,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寧靜,越來越清淨,越來越清明。這一階段的訓練口訣可以用八個字概括:觀而不隨、靜淨清明。即對念頭等現象要觀而不隨,而觀照本身要靜、淨、清、明。關於觀心訓練,筆者在《觀心實修》一書中已有詳細說明,此處不再贅述。

2)觀照這些現象在心中的變化——即生、住、異、滅的過程。

當第一步的訓練比較穩定了之後,即“觀照”穩定了之後,就可以進入這一步的訓練。

這一步訓練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看清心中各種現象的變化性、無常性,從而使我們的生命逐漸從這些現象中超越出來——看清是超越的前提,能夠看清就能夠超越,看清即可產生超越的力量。

所以這一步的訓練非常重要。

在這一步的訓練中,觀照的主要物件是念頭和念頭的變化過程。

當我們去觀照內心的念頭時,會發現,念頭在心中的生滅是非常迅速的。

念頭總是倏忽而生,倏忽而滅,而我們心中的思想、情緒等,就是由一個個念頭構成的。

對念頭的觀照,最重要的就是徹底看清,念頭從心中生起,又快速地消失於心中。不管念頭如何紛繁複雜,在心中生起又消失於心中的這一特點卻是相同的。念頭生起之前、消失之後,念頭都不存在。其短暫的生起,又快速地消失,根本無法留住。注意體悟,這就是念頭的變化性、無常性。然後再深入一步,深入體悟,【念頭不是我】。念頭就是念頭,快速地生滅來去,就像水泡一樣,剎那生滅。我們常常把念頭當成了自己,但其實,念頭不是自己,它只是我們心中來來去去的過客而已。

3)反覆訓練前面兩步,直到發現心中的念頭越來越少了,甚至沒有念頭生起,這時就進入到了第三歩的觀心訓練——觀照無念之心。

自然地達到無念之心,一般而言需要經過很長的訓練時間。所以為了加快訓練速度,可以採用唸誦觀心法進行訓練,這樣更容易進入無念之心——當刻意拉長唸誦內容的字與字之間的時間間距時,可以透過觀照這個間距狀態下的心體會無念之心的狀態。另外,像持寶瓶氣、呸字訣、聆聽寂靜等方法也可以用於引導自己進入對無念之心的觀照。

對於無念之心的觀照,其觀照的重點包括:

仔細體會無念之心的狀態,與有念之心狀態的區別;

仔細觀照無念之心的“本體”——看看這無念之心,有沒有形相,有沒有邊界,有沒有實體,有沒有實質,有沒有生滅,有沒有來去,有沒有善惡......

仔細觀照無念之心的“本體”狀態,仔細體會——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