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界
生命宇宙觀是視角學對於生命、世界、宇宙的基本觀點。
在生命宇宙觀中,【世界】相當於發生在生命宇宙中的所有一切現象的【投影】以及展現這種投影的【場域】。
在構成生命宇宙的五大範疇中,【世界】處在最低的維度。處在最高維度的是超級視角,然後依次是心、視角、視界和世界。
在這五大範疇中,只有【世界】是具象化的。雖然我們也可以說【視界】是具象化的,但【視界】在視角學中的核心意義不在於具象化的展現——這一內容已經全部涵括在了【世界】這一範疇中,而更在於體現【視角】與【世界】的關係,即由視角所產生的視界,決定了世界如何展現。因此在視角學中,所有具象化的內容全部納入【世界】範圍內,無有其餘。
【世界】涵括了所有具象化的內容,但不代表【世界】就一定是具象化的。比如【視角】本身是非具象化的,但豐富多彩的視角同樣構成了視角的世界。這時,具象與非具象的邊界就不再那麼清晰可分。但總體而言,世界仍然主要代表了所有具象化的一切。
每當我們說到世界這個詞的時候,我們通常總是把它當成外在於我們生命的一種存在。比如我們常常認為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出生、生活、衰老,最後死去,離開這個世界。
但在視角學中,世界一詞的含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生命、世界、宇宙,其實都是生命宇宙的【異名】,同時也代表著觀照生命宇宙的三種不同視角。這三種世界可以這樣來表述:
生命:當生命宇宙以【向內的方向】去觀照的時候,觀照到的即是【生命】;
世界:當生命宇宙以【向外的方向】去觀照的時候,觀照到的即是【世界】;
宇宙:當生命宇宙同時以【向內的方向】和【向外的方向】進行整體性觀照的時候,觀照到的即是【宇宙】;
生命宇宙:當生命宇宙以【一體全息性的視角】無分別地進行整體性觀照的時候,觀照到的即是【生命宇宙】。
也可以說,第一種視角觀照到的是【內世界】,第二種視角觀照到的是【外世界】,第三種視角觀照到的是【總體世界】,第四種視角觀照到的是【一體全息世界】。
那麼,那種觀照結果是【正確】的呢?基於視角學的基本法則,這些觀照結果皆是【平等】的,雖然平等,但並不【等效】。
所有的觀照結果,皆取決於觀照的視角。視角不同,結果即不同。
視角學尊重所有的視角,同時以有利於生命獲得究竟自由為考量,提出自己所倡導的基本觀點,即透過第四種視角所觀照到的結果——生命宇宙觀。
何以這種宇宙觀能夠得以成立呢?
這就是視角的神奇之處。
根據視角法則,視角決定視界,而視界決定了世界。所以也可以說,視角決定世界。
視角不同,看到的世界就不同。而生命宇宙觀這種特殊的視角——即一體無分的全息性視角,所照見的世界的樣子正是一體無分的全息性的生命宇宙。
當你無法契入這種視角的時候,【生命宇宙】對你而言,就僅僅是一種新奇的名詞而已,你不會認為與你的生命有什麼關係。而當你契入到這種視角之中以這種視角去觀照自己、觀照世界、觀照整個宇宙的時候,就會發現,【生命宇宙】就是你自己——以前從未看見的樣子。
這時你就會發現,生命、世界、宇宙,就像一個人的乳名、學名、筆名一樣,僅僅是不同的名字而已,其所指向的物件並無不同。
所以,【世界】這個詞在視角學中,有其獨特的意義,即【世界】是【視界】的具象化結果,是【視角】的投影,亦是【心】的投影。
明白了這一點,就明白了【世界】的【非獨立性】。是心、視角、視界,決定了世界。
注意,不是因為視角學對世界的定義才使得世界變成了非獨立性。
在視角學生命宇宙觀的架構內,世界的確依賴於視角,所以其不具備獨立性。
那麼即使不在視角學生命宇宙觀的結構內,世界就具有獨立存在的性質了嗎?
視角學原理所揭示的【視角決定世界】,其實是不限於視角學本身的。
或者說,你仍然可以秉持【外向型】視角,從而將世界定義為【客觀】【獨立】的存在,但這種定義是否成立,依然被視角所決定。因為當轉變視角的時候,呈現在視角中的世界就同時改變了。如果世界如何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