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不自欺(1 / 3)

小說:明空心語 作者:明空如月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黶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誠意,不要自欺,毋就是不要的意思,不要自己欺騙自己。

“如惡惡臭,如好好色”,就像人們在聞到臭的味道自然地會產生厭惡,對美好的人和事物自然會產生喜愛的心理一樣。

“此之謂自謙”,自謙的“謙”有這樣幾個意思。一個是謙敬,就是內心的這種謹慎、誠敬。對自己內心深處的動機和動向,自己不要欺騙自己,而時刻有一種謹慎誠敬之心,就稱為謙。另外,這個謙在有些學者看來,它其實是另外一個字的通假字也叫慊。慊就是一個豎心旁加一個兼,也就是將言字旁換成豎心旁。這個慊它有滿足的意思。當一個人能夠如實的面對自己,能夠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內心,就可以對自己感到滿意和知足了。

“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在儒家的修行中非常注重慎獨,所謂慎獨就是當一個人自己獨處的時候,也要非常謹慎,對自己修行的要求不能放鬆警惕,不能因為沒有人監督自己就變得散漫。對於慎獨,在古代有這樣的兩句話,一句話叫做“獨行不愧影”,當一個人獨自行走的時候,獨自相處的時候,要無愧於自己的影子。還有一句話叫做“獨寢不愧衾”,衾就是被子的意思。當一個人獨睡的時候,獨眠的時候,不要對不起蓋在自己身上的被子。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說的都是慎獨。透過這樣的比喻來說明要自己警覺自己,特別是在獨處的時候,不能放鬆對自己的要求,而要更加的謹慎。能夠做到慎獨,就是君子。小人做不到慎獨,小人是什麼樣的?“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不能控制自己的慾望,放縱自己的慾望,放縱自己各種不善的念頭、言語和行為,“無所不至”,對自己沒有任何的約束,肆意放縱自己,這樣的人就被稱為小人。

同時,這樣的人在見到君子之後,“而後黶然”,“黶”,在古代漢語中是一個厭煩的“厭”,下面有一個黑色的“黑”,黶,代表無人的地方,黶然,就是形容一種刻意去隱藏,躲閃的這種心態,就是將自己所有那種不善的東西掩藏起來,所以緊接著說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將自己所有不好的言行、所做的不好的事全部隱藏起來,對於自己沒有做的善事,或者明明是不善的事,也要無理辯三分,把它扭曲成善的事。雖然小人這樣去做,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但是因為他本身的言行就是不善的行為,所以說對於修身的君子而言,當他看到了之後,其實是一目瞭然的。所以說“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對於君子來說,就像能夠透視一個人一樣,看到他的心肝脾肺腎,他的言行,所有不好的言行,都可以看到。所以說即使想隱藏也是隱藏不了的。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誠於中,形於外”,一個人內在是什麼樣子的,他的氣質,他的言行,其實會體現在他的外表,體現在他的言行之中,不管他如何去隱藏去遮掩,其實是遮掩不住的。正是因為如此,所以說“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透過這樣的對比來說明,一個人的言行其實是掩蓋不住的。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曾子就是大學的作者曾子,曾子所撰寫的《大學》,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內容是來自於孔子的教導以及先輩聖賢的教導,而對於他自己所說的內容就會單獨在文章中標示出來。

對於“君子必慎其獨”曾子用自己的話舉了一個比喻——就相當於有十雙眼睛在看著你,有十雙手在指著你,就是有這樣的嚴肅和嚴厲。所以說對追求大學之道的君子而言,不管是處在眾人之中,還是自己一個人獨處,都要時時刻刻非常的謹慎,注意自己的言行,就像舉頭三尺有神明一樣。

“富潤屋,德潤身”,對於富貴的人家,可以從其房屋住宅以及裝飾裝修的狀況就能夠體現出來,裝修得比較豪華的房子,一看就是富貴之家。同樣的道理,德潤身,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其高尚的品德就會體現在他的為人處事之中,身就代表身口意的行為。“心廣體胖”,代表一個人寬容、寬廣的胸懷,心廣體胖最典型的一個形象代表是在佛教寺廟中,在每一個寺廟進門處大多都有一尊彌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彌勒佛即是心廣體胖最典型的代表。“故君子必誠其意”,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