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維度(1 / 2)

小說:明空心語 作者:明空如月

對於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我們所能感知到的身心內外一切現象,一般而言,均是由[物質、能量、資訊、時間、空間]這五個維度構成。而[意識感知]屬於第六維度,[道]則相當於第七維度。

就研究[客觀世界]而言,[物質、能量、資訊、時間、空間],這五個維度基本已經全部含括。

人類之所以研究[客觀世界],是為了認識進而利用[客觀世界]。

在農業時代,人類認知的總體維度基本處於[物質]的層面;

在工業時代,人類認識的總體維度深入到了[能量]的層面;

在資訊時代,人類認識的總體維度進一步深入到了[資訊]的層面;

物質,代表[認識物件]是什麼,即[物]的[質]如何?(定性研究)

能量,代表[認識物件]如何變化,即[能]的[量]如何?(定量研究)

資訊,代表[認識物件]有什麼樣的意義,即[信]的[息]如何?(定義研究)

時間和空間,代表[認識物件]所處的“位置”,即其空間位置和時間位置如何?(定位研究)

隨著認識維度的深化,人類正一步步接近最深層的真相。

物質如何表現,取決於能量如何變化,能量如何表現,取決於資訊如何變化。

資訊如何表現,取決於意識如何變化。

意識如何表現,取決其[與道合一]的層次和深度。

時間和空間,則是[變化]的[量度]。

時間為[變化][感知頻率]的[量度],空間為[變化][感知範圍]的[量度]。

意識不是直接改變了物質,而是改變了自己,意識改變,帶來資訊改變,資訊改變帶來能量改變,能量改變帶來物質改變。

意識改變,所帶來的資訊改變、能量改變、物質改變,同時也改變了[變化]的[量度]——[時空]。

能量改變了物質,物質即是能量運動的表面現象,也就是說,[物質]沒有獨立不變的本質,只有現象而沒有本質,其根本性質為空性;

資訊改變了能量,能量即是資訊運動的表面現象,也就是說,[能量]沒有獨立不變的本質,只有現象而沒有本質,其根本性質為空性;

意識改變了資訊,資訊即是意識變化的表面現象,也就是說,[資訊]沒有獨立不變的本質,只有現象而沒有本質,其根本性質為空性;

意識的改變,在逐層影響資訊、能量、物質改變的過程中,也會同步影響時間和空間的改變,這時,時間和空間就不再是絕對不變的客觀存在,而受限於意識的內在平衡度,因此時間和空間也僅僅是意識變化的一種[量度],而沒有其不變的本性,其根本性質同樣為空性。

而對於[意識],目前人類的[科學研究]還遠遠不夠,尚無法像物理、化學、資訊學那樣獲得精深的認識。

但是資訊科技的發展,將會逐步使[意識]的重要性不斷凸顯出來。

人類所有的創新、創造,其根本均來源於[意識]。

人類的一切生命活動,其根本亦來源於[意識]。

人類對於[客觀世界]的一切認識皆離不開[意識]的認知作用。

對於[意識]本身,大部分的科學家們卻多以力求[客觀]為由而有意無意地忽視了。

這個任務被交給了[宗教]。

而宗教經過了幾千年的制度化建設之後,宗教體系日益發達,而最核心的宗教精神——對意識真相的探索和修證卻已經有意無意地忽視了。

甚至,宗教也成了一門新的學問,宗教史、宗教現象、宗教體驗、宗教心理等等都成了[研究課題],但這些研究大多侷限於紛繁的宗教現象,而未能深入到宗教的深層本質。

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在於,研究人員僅僅把[宗教]當作一個[研究物件],很少去親身實踐,在成為真正的宗教精神踐行者的同時去做研究。大多數研究人員抱定了一個主觀認知前提,即宗教的全部內容,都是人類精神愚昧的產物,僅僅是一種尋找心靈依賴的精神心理現象,並不承認在宗教中存在著關於生命的更深層的人類尚未認知的秘密。

這樣的話,宗教研究就僅僅是一種淺表的、知識性的研究。

而那些真正的宗教精神的踐行者,又深受宗教體驗所束縛,同時缺乏科學的研究方法,因此只是注重於小範圍的傳教式的宗教核心精神傳承以及宗教修煉,因此難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