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大一個窯,風箱太小也不行,考慮到部落裡的實際情況,宋軒怎麼想都覺得,想要做出自己心目中的風箱還是有些不太現實。
雖然風箱的結構不復雜,但是對於騰蛇來說卻非常複雜。
不過宋軒突發奇想到,雖然想要完全做一個合適的風箱有些困難,但是卻可以嘗試著做一個骨架,然後內裡用獸皮給撐起來。
用木板將四周封得嚴嚴實實的確實比較困難,但如果只是要一個框架的話,就沒有那麼難了。
部落之中完整的獸皮也有不少,大多都是山羊的,抓這種沒有太高戰力的獵物時,狩獵隊都會比較小心,即便不能活捉用武器也會瞄準頭部以及屁股這種無傷大雅的地方。
甚至剝皮的時候也儘可能的保持完整,雖然沒什麼大的作用,但是帶回來在裡面填充一些柔軟的乾草,做個玩具也還是不錯的。
甚至現在部落裡的一些靶子也是這樣做出來的,這樣做出來的靶子比立起來的木樁頭可要生動形象得多,而且高度大小更符合現實中的狩獵環境。
和石班好好設計了一下,兩人挑了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大一點的羊皮,當然用來鼓風的話,肯定是越大越好,但這畢竟是第一次做嘛,如果弄壞了,後面還有大一些獸皮接著用,即便設計不成功也能及時止損。
雖然獸皮是不規則的,但宋軒還是想用木棍將它撐成方形的,到時候往裡推風的那塊木板相對來說要更加好做一些,如果順著它的外形做成圓形的話,再想要完全契合,那塊木板就沒那麼好打磨了。
木頭也是用的現成的,雖然存貨不多,但用來打造一個半米長,三四十厘米寬的一個長方形木框也還綽綽有餘。
不過現有的木頭還需要再打磨一番,儘可能的更加橫平豎直一些,每一面都要做到沒有太大的起伏。
在這裡其他也沒有的工具,只能放在石頭上硬磨,好在都能算是半成品,所以也就用了半天的時間就磨成了想要的效果。
組裝之前還得把羊皮小心的給弄好,四條腿兒的部分,但也不能完全去掉,因為去掉之後就沒辦法封起來了,所以只能拿繩子儘可能的將腿那兒給紮緊做到不漏風。
同時也充分利用前後兩個大洞,脖子那兒宋軒準備接根管子直通燃燒灶裡面,尾部的大洞就直接做成往裡推風杆的地方,這也算是將這一塊完整的獸皮利用到了極限,幾乎每一個地方都沒有浪費。
框子大小完全是按照獸皮來的,大了獸皮套不上,小一點的話獸皮又撐不起來,這樣一來到時候可就有不少縫隙了,那就完全沒法用了。
所以這容不得有一點誤差,雖然部落裡沒有尺子,但宋軒還是拿來幾根獸皮繩,在同樣長短的部位做上記號,爭取沒有太大的誤差。
不過現有的木頭都多冗餘了一段,長了做好了之後可以慢慢打磨,但如果短了可就沒辦法彌補了。
這樣一個框架肯定不能像平時直接拿繩子綁一綁,還是得用比較牢固的繩鉚結構,不過方法比較原始,只能拿木炭一點一點的燒出一個洞來,然後細心地拿東西稍微磨得大一點,再將對應的木頭部位打磨一番,最後再套進去。
說起來就十分繁瑣,更別提做的時候了,兩人是小心小心再小心,燒的時候連大氣都不敢多喘一下。
好在石班對於這種簡單的榫卯也有一定的心得,畢竟之前也做過一些相關的東西,燒出來一個差不多的圓洞之後就及時收手,然後用骨頭將燒黑的木炭給剷掉,儘可能的打磨得圓潤一些,這樣對應的木頭也容易製作一些。
看著面前,費了兩天功夫才做出來的木頭框子,宋軒搖晃了幾下,還算是非常牢固的,至少目前沒有一點鬆動,這也和兩人極其保守有關係,洞燒得稍微小一點,木頭又沒有打磨得特別細,只能一點一點地擠進去,自然是十分牢固。
而且宋軒為了保證足夠牢固,每一根木頭都是一頭燒洞,一頭作為當做卯件。
至於兩邊凸出來的部分,就只能燒斷然後打磨平整了,打磨掉一頭,確定可以將獸皮撐起來後,宋軒才繼續弄另一頭,雖然是量著做的,但還是測試一下才比較穩妥嘛。
徹底弄好之後,兩人才將羊皮給套了進去,由於十分契合,所以套羊皮也不輕鬆,宋軒還害怕將羊皮給磨爛了,還特地弄了一些油過來抹在羊皮裡面。
接下來就是最難製作的一部分了,也是這個簡易封箱的關鍵部分,那就是推風板以及進風口的設計。
這個板必須要求不能太厚,宋亞軒給石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