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朝麼?伴君如伴虎,誰知道趙恆會不會大發雷霆,將趙受益的太子之位罷免。
聽完趙受益的話,趙恆眼神也變得冰冷起來,問道。
“霸主如何?天可汗又如何?”
“霸主者,征伐四海,血染萬里,伏屍百萬。天可汗者,不戰而屈人之兵,四海歸服,萬邦來朝。”
劉娥擔心趙恆會生氣,馬上出來和稀泥。
“皇兒怎麼能這麼問你父皇呢?你父皇一生宅心仁厚,怎麼能拿你父皇和秦始皇相比較呢?”
“哈哈哈哈......朕當然是想做不動刀槍就能威服四海的仁君啊。”
宋朝的皇帝向來脾氣好,趙恆也不例外,見劉娥這麼緊張大笑起來。
“皇兒,你真是調皮。”
趙恆慢慢的走向趙受益跟前說。
“孩子你長大了,越來越有帝王之相了,將來有你繼承大統,朕放了。”
趙受益聽完趙恆的話,也微笑道。
“若真有那麼一天,孩兒希望能成為像父皇一樣的帝王。”
趙恆拍了拍趙受益的肩膀說:“說說吧,說說你的看法。”
趙受益對趙恆施禮道:“兒臣以為我們要兩手準備,左手捧花,右手握劍。他們若能像于闐一樣,心向華夏,對大宋稱臣,保持友好,他們來開封朝見納貢,我們賞賜禮品。若他們想要繼續東擴,就用戰馬和弩箭招呼。”
“可是朕又如何得知他們是否心向華夏?難道要等他們的戰馬來到長城腳下才出兵應戰麼?”
“懂禮儀,知廉恥,有仁愛之心者為華夏。只知道殺戮和掠奪,不懂禮儀仁愛者是蠻夷。”
封建王朝向來喜歡講君臣,父子,禮儀之類的東西。聽完這番話,劉娥馬上開始誇獎自己的乾兒子了。這裡多說一句,趙受益不是劉娥親生的,而是一位宮女生的,這個八卦以後有機會再講。
“是啊,若這些番邦之人能懂得禮義廉恥,就還是能夠被教化的。官家身為天下之主,理應給他們這個機會不是?”
趙恆對於劉娥這個和稀泥的話,當做沒聽見,用一種複雜的眼神看著趙受益問:“太子,那你說說,你的鮮花是什麼?你的寶劍又是什麼?”
是啊,趙受益你和我都扯了三個章節了,六千字都扯完了,總該說一下你打算怎麼做了吧?
“我的鮮花是促使于闐和喀喇汗王國和談的使臣,此使臣出使喀喇汗王國,奉上和平之花。”
“那你的寶劍呢?”
“兒子為喀喇汗王國準備了兩把劍。”
“哪兩把劍?”
“第一把劍是政治之劍,兒臣建議派遣一百位得道高僧,去于闐交流佛法。”
劉娥不理解的問:“皇兒,你這把劍我就不懂了。我們不是要調解于闐和喀喇汗王國的爭鬥麼?派這麼多隻知道吃齋唸佛的和尚有什麼用?難不成要讓這些高僧們超度死去的亡魂,讓他們好去西方極樂世界?亦或是以佛法度化喀喇汗的大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趙恆聽到劉娥的話覺得很是幽默。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哈哈哈,皇后你可真是幽默,超度亡靈都讓你想到了。哈哈哈,你可真是太逗了。”
見到多日都愁容滿面的趙恆,被劉娥逗得哈哈大笑。眾人也跟著笑了起來。
劉娥雖年過五旬但依舊風韻不改,害羞的臉頰上多了一點紅暈,讓趙恆甚是喜歡。
“和尚不就是誦經唸佛的嘛?要麼就是給死人超度,要麼勸活人向善,死後再登極樂。難道我說的有錯?”
劉娥見官家開心,又爭辯了兩句,讓眾人笑的更加開心了。
“皇后,豈不知那喀喇汗王國都是信奉伊斯蘭的?本就和佛教水火不容。讓高僧勸喀喇汗王國的大汗放下對佛教徒恐怕難以登天。”
“啊?那派高僧過去,豈不是羊入虎口?”
趙恆看著趙受益笑著說。
“皇兒,給你母親解釋一下這一把政治之劍吧。”
“遵命!”
趙受益給趙恆和劉娥施禮。
“就是因為喀喇汗王國奉行的是滅佛政策,所以我們要派一百名僧侶在名義上支援于闐。第一,這是對西域諸國信仰自由的支援。第二,是對於闐求救信的反饋,我大宋雖然不會直接出兵干預他們之間的戰爭,但是在政治方面做到了對於闐的支援。第三,試探喀喇汗王國的反應,若他麼敢對這一百名大宋僧侶動手,就等於是對我大宋宣戰。若他們能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