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狀元的。”
狄青父親嘲笑道:“可惜,這是大宋,考的是詩詞歌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狄大搖了搖頭說:“強國靠的是農業,工業,軍事實力,科技水平。如果全國人民都去學什麼詩詞歌賦,那這個國家大機率是要走向衰弱的。”
沈可學笑著說:“也許科舉考試,就是為了讓聰明的人全都學習詩詞歌賦,用單一的思想和知識,讓他們變得迂腐和麻木。讓全社會有頭腦的人,都捲入這場‘忠君愛國’的競爭之中。也許科舉考試正是駕馭萬民的手段呢?畢竟,大唐和大宋就是這麼做的。”
狄青父親笑著說:“兒啊,你就知足吧啊,在大宋你還能透過科舉當官,謀得富貴。若是在唐朝以前,不是出身於世家大族,你就老老實實的當農民種地吧。還在這裡抱怨科舉考試?哼,不知所謂。”
狄青平生第一次聽到這樣的道理,只覺得自己的心好像被十萬伏的高壓電,點選了一般。
望著狄青吃驚的表情,沈可學又繼續說:“然後讓犯了罪的人和強壯的人去從軍,去和敵國作戰,建功立業。這極大可能的避免了那些有武功天賦的人在國內鬧事,威脅朝廷。這也許也是他們駕馭萬民的手段。”
狄青聽完這句話有些著急了,爭辯道:“男兒不和敵國作戰,難道要和朝廷刀兵相向
沈可學笑了笑說:“我並非否認了這些手段,站在文明的角度來說,獎勵軍功的政策好處有很多,比如秦統一六國,漢唐開疆拓土。科舉也是有很多好處的,避免階級固化,提高人才選拔的質量和流動性。但我想說的是,所有的政策都有利弊。適當就好,過分就會遭到反噬。軍功過重,王朝末期就會天下大亂。科舉考試範圍過窄,就會導致國內思想單一,人才單一。朝廷的統治是穩固了,但是國家的發展之路卻全部被堵死了,只會造成積貧積弱。”
狄青和狄大都被沈可學的見識深深折服,施禮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
沈大說:“可學是治國安邦的大才,有興國安邦的才能。不如隨我參加科舉吧,將來你這一身的本事也能發揮出來,我們一起努力,把大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狄青父親見狄大和狄青都認為沈可學是個有才華的人,覺得他如果參加考試一定能高中的樣子,於是趕忙說:“是啊,可學,你倆同去,路上也好做個伴。以你的才華,奪得狀元那不是探囊取物?若將來搏得富貴,可不要忘了同村的老鄰居啊。”
沈可學哈哈大笑起來:“伯父高看我了,我學的是科學,是經世之道。我可考不了科舉。況且,我為人太過耿直,若入了官場,必定會死無葬身之地的。”
狄青父親點點頭說:“那也沒關係,將來若是狄大高中,也不會忘記你的。一定讓你一同享受這人間富貴。”
沈可學拱拱手說:“那就祝我狄哥哥早日高中了。”
狄大究竟能不能考中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