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了漕運督使司,最高官職為都轉運使,從二品官職,不歸六部管轄,而是直接對中書省負責。
漕運督使司負責整個大慶所有的漕運,由於它的特殊性,都轉運使地位和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幾乎差不多,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高配職務。
下面負責各省的的漕運衙門,稱之為漕運運使司,最高長官為都水使者,從三品,直屬漕運督使司管轄,行同漕運巡撫衙門。
漕運運使司下為漕運監使司,最高長官為督糧道(從四品),設有管糧同知和押運同知(均是從五品),形同漕運知府衙門,負責各府州漕運諸事。
再下面就沒機構了,只有監漕官,九品,負責各縣河道具體運輸,疏通等事宜。
漕運主要指的,就是朝廷糧食和官銀的運輸。
十日前,開州漕運監使司,要透過慧通大運河,運送一批糧食去永寧府,每月都有這麼一次。
這些糧食是官糧,因為永寧府是省城,故而全省的各州府每月都要如此做。
將這些糧食放在永寧府府庫中,由巡撫衙門統一調配。
萬一豐昌出現個什麼天災人禍,也不至於亂了陣腳。
若是安然無事,便年底時一起運往上京。
運糧船途徑開州平康縣水道時,突然遇到了很大水浪,這種事負責押運的監漕官並不少見。
所以他們採取了和往常一樣的處理方法,但是讓誰都沒想到的是,從水中出現了一些“水兵”。
據張拓所言,這些水兵不是人,個個都有兩米來高,力大無窮,他們上船之後說是奉了水神的命令。
要借他們的糧食一用,監漕官當然不能允許,畢竟這事關他們的性命。
而且他也不相信有所謂的水神,於是雙方刀兵相接,大戰在了一起。
大量漕運衙役和力工被殺,最後只有數十人僥倖乘坐小船逃得一命。
而糧船的所有糧食,連同船隻都突然消失不見了。
此事傳出後,在開州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一度導致許多人不敢再走河道。
開州監使司的督糧道,立刻組織河道兩岸漕民展開了祭祀,又親測船可以透過了,這才逐漸消停下去。
但是這水神借糧一事,也由此傳開而來。
成為了張拓他們這些商隊的飯後貪資。
“從水下竄出許多身高兩米,力大無窮的水兵?”
聽完後李卓臉上滿是古怪,這事怎麼聽著那麼玄乎?
和小連山的妖怪吃人一說十分類似。
對於這些李卓是絕對不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