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皇子內鬥,收買各府郡的府主和官員,需要大量的金銀,光靠朝廷發的薪俸是遠遠不夠的,無論是現在的太子還是以前的太子,都有很多見不得人的收入。
楚文在位的時候,很多事情都不敢做的過於明顯,大部分暗地裡進行,自從上一次大清理之後,眾位皇子就再也沒有顧忌,一些強盜殺人越貨,只要把錢給足了,便不會引來官府通緝,府郡各級官員都能從中獲利,更加沒有人聲張。
偶爾一次兩次倒也無妨,時間一長,整個府郡到處都是流寇盜匪,根本沒有百姓生存的空間,民怨四起,鬧上府郡衙門也毫無作用,漸漸地百姓也就明白了,這些多半就是官府所為,甚至還有府兵假裝強盜賺取髒銀。
有的府郡是因為府主大量增加賦稅,收刮民脂民膏,瘋狂斂財,導致府郡內的各行各業都經營不下去,紛紛關門,這些府郡被百姓推翻,歸入到北域聯軍中。
比如剛剛上任不久的百川府府主李政,北軍府府主王學文,漠北府府主周浩三人到任就增加了新官稅,建設稅,保護稅等等數十種稅收,這三人被人從府衙抓出來的時候還蓋著金縷的被子,不斷咒罵百姓膽大包天,該誅九族。
還有的府郡比如溫城府的黃浩,治理有序,不與他人同流合汙,卻被周浩三人刻意針對,不僅上奏彈劾,還懷疑其與盜匪勾結,黃浩也曾上奏,結果都被太子給打了回來,毫不理睬,反而時常被各部官員詳查,所幸黃浩平時謹慎,並未查出絲毫問題,這才安穩至今。
當你周圍的人都貪,你不貪,你是活不下去的!很多平日治理有素的府郡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歸降入北域聯軍。
一時之間北方大半疆土陷入敵手,劉成再也沒有心思勾心鬥角,召集各級官員,組織兵力南下,確保其餘府郡不出現背叛的現象。
民間盜匪流竄,劉成不是不知道,而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新君上任沒有自己的臣子是不行的,所以劉成一直以來是鼓勵太子收買朝臣的,無論是以前的太子還是現在的太子。
失去的人心,是無法彌補的,劉成出臺了很多新政策,打擊盜匪和減少稅收,加大徵兵薪酬,可這些為時已晚。
所幸,北域聯軍並未著急南下,而是整合部署北方府郡,抓捕流竄的盜匪,全部處斬以大快人心。
造成北方府郡背叛的主要人物就是李俊,他先是說服了溫城府的黃浩,經由黃浩認識了多名府主,和黃浩一樣空有抱負,而無力施展的人,隨後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讓這些人起了背叛之心,再借著四方鐵咒大敗,乘勢而起。
北方緊接著實施推舉賢才制,各方才子經認定直接任命官員,完全依才華和品行決定,由李俊負責稽核。天命無雙會許多落選的才子紛紛北上投靠,這些人才是真正有才而心懷天下的人,天命無雙會的頭名三甲不過是個笑話罷了!
靠近無雙城的一些府郡府兵較多,再加上衛天軍的駐紮,並未有騷動出現,可也是人心惶惶,生怕一夜之間換了統治者。
喬楚大敗而歸,劉成卻並無處罰,而是讓喬楚和陸羽一樣暫領貼身護衛之職,別人的命永遠不如自己的命來的重要,兩個大宗師保護多少能讓劉成安心一點。
幾日臨朝,龍案下的大臣們毫無辦法,就連一向足智多謀的三公也都選擇沉默不語,這讓劉成憤怒,太子惶恐。
“你們這幫廢物,平日裡享受浮華頭頭是道,現在怎麼一言不發了?”
劉成並沒有留意,不只是今日此時,而是從齊平阿被殺的那天起,他們就已經學會了沉默不語。
誰不希望保住自己的官帽?誰又願意為民請命呢?
劉成掃了一眼,無一人答話,只能指著太守太保李衛怒道:“你說,說不出來日後就不用再來上朝了!”
李衛嘚嘚索索地站了出來,“啟稟聖上,北方兩百府郡背叛,其根基不實,大多都是牆頭草,北域聯軍只有一百五十萬主力軍,根本不能掌控如此寬廣的面積,我們只要聲東擊西,全面打擊邊緣府郡,讓他們首尾不能相顧,時間久了,他們糧草供應不及遲早會撤兵的!”
終於有人說了句像樣的話,劉成也覺得此計可行,稍微消了消氣坐回了龍椅。
太傅太保衛東成此時也站了出來,“啟稟聖上,我們即便損失四方和鐵咒,還有龍陣和百獸,主力軍兵力可以抗衡,更何況還有兩百萬衛天軍,再加上臨近的府兵,應有千萬大軍,拖住他們應該不成問題,我們馬上加大徵兵力度,擴招衛天軍,佔著地勢,時間久了,敵軍沒有足夠的供給,戰敗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