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線轉頭回到響堂鋪,此時的117聯隊在黃漢佳的指揮攻擊下,損失慘重,由於中野直三的集中兵力指揮,導致整個聯隊的重火力手和炮兵幾乎傷亡殆盡,不得不立即分散部隊尋找可以倚靠的支點進行反擊。
由於日軍處於河流沖刷的河灘之上,沒有多少可以用來遮擋隱蔽的地形可以倚靠,交火不到半個小時,整個聯隊幾乎是人人帶傷。
此時第25旅團長中野直三,看著部隊傷亡如此慘重,和對面華國軍隊的伏擊地形,當機立斷,後隊改前隊,同時將剩餘的重火力集中到先頭部隊,開始向涉縣撤離。
於是,117聯隊的日軍迅速查改變隊形,丟掉大部分行軍不必要的東西,開始向涉縣撤離。
當黃漢佳在前哨指揮所裡看到日軍開始撤退,頓時明白最後的總攻時間到了。
當即命令炮兵團開始沿著河灘炮火延伸,隔斷日軍的後撤之路,同時86團從神頭鄉阻擊日軍的後撤之路。
80,81團開始按照三三制戰術,以排為基本作戰單元,開始進攻117聯隊。
隨著衝鋒號的響起,80,81團的戰士們開始以排為基準,開始呈現一字型拉開,輕機槍開始壓制日軍的火力,其餘戰士開始朝著日軍射擊,如排山倒海般朝日軍壓過去。
撤退中的中野直三,看到南北面衝下大量的八路軍戰士,頓時就明白今天怕是凶多吉少了。
當即命令通訊兵向師團發報,便是自己在涉縣和東陽關之間,遭到八路軍一個師的兵力進攻,讓其趕緊戰術指導。
同時為了拖延時間,立即停下現場構建防禦陣形,拖延時間。
隨著八路軍進攻到河灘上,在最前方,80團一個排在排長和班長的各種手勢呼喊下,整個排又迅速變換作戰隊形,將一字形變為三角陣形。
同時最前面一個小組開始朝日軍進行火力壓制,右後面的小組沿著斜線穿插到火力小組的左前方進行射擊,左後面的小組又穿插到右前方加強攻擊力度,補充小組則在旁全面支援,不斷的突進日軍的防禦陣地。
日軍很快便被這種攻勢打的慌亂起來,不斷的向後規避,這名排長迅速抓緊這個空擋機會,整個排如一柄利劍插入了日軍的防禦陣地。
隨後,在更多的80,81團的戰士進攻下,這個微小的口子瞬間被擴大撕開,整個日軍的防禦開始被戰士們見縫插針,不斷的在日軍陣形中開始破壞。
很快,隨著各個部隊穿插進日軍的防線,很快便將日軍分割成一個個的小塊,然後被逐漸的消滅。
等到18時30分,整個響堂鋪的槍聲逐漸沒有了聲音。
很快,兩個團的戰士在匆忙打掃戰場之後,急忙撤入了山區。等剛進入山區,日軍的轟炸機編隊便從天空開始過來。
聽到底下的沒有聲響,便開始低空偵查,發現戰場一片狼藉,氣的日軍飛行員便開始朝著附近山區開始胡亂的投彈,然後返回而去。
黃漢佳藏在附近山區的一處天然溶洞裡,望著遠去的飛機也是一陣慶幸,此次作戰分割包圍日軍之快是出乎他的預料。
本來按照他的打算,如果不能在天黑之前消滅日軍,那麼就穿插和日軍部隊交叉在一起,這樣日軍飛機看到現場的戰況也會顧忌,只是沒想到戰事如此之快,等消滅日軍後根本不敢大意,匆忙打掃便提前撤離。
而在冶陶一帶,等到389旅各部隊開始完全進入伏擊陣地後,日軍108師團大部隊也從武安方向開進過來。
等108師團到了冶陶鎮,一路上由於123團從日軍出城開始就不斷的放冷槍,導致日軍煩不勝煩,最後乾脆直接讓馱馬拉著滾筒行進在路上。尖兵小隊直接沿著公路兩側進行火力偵查。
最後123團沒辦法,只能沿途對著日軍大部隊開始放冷槍。結果就是雖然一路上日軍馬匹損失了幾十匹,但是整個通行速度快了不少,僅僅一個小時,就到達了冶陶。
不過,隨行的還有兩三百傷兵,氣的108師團長下元熊彌嗷嗷大叫,最後沒辦法。只能先讓一支小隊帶著這些傷兵回到武安。
不過回去路上,就不知道安全不安全了。
在下元熊彌帶著大部隊冶陶之後,看著地圖,他決定讓部隊走西北方向大井村和八拉嶺之間的龍虎鄉一帶,沿著山路直插偏店,用不了一個小時就能到達涉縣。
不過,下元熊彌也能想到怕是在山區,肯定有華國軍隊阻擋自己,於是立即派遣尖兵小隊前去火力偵查。
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