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著389旅和當地的村民打成一片,幫助村民解決各種困難,並開始組織起廣泛的減租減息運動,獲得村民們的踴躍參加。
過了一個月,來到了十二月中旬。
旅部,此時眾人正在總結這一個多月以來的發展,透過上個月的一戰,389旅已經在昔陽、和順的廣大鄉村地區站穩了腳跟。782團以營為單位活動,其中一營跟隨著旅部活動在縣城旁的大寨鎮一帶,並向昔陽東北部的廣大山區活動派遣小部隊,在各個村落組建起了游擊隊和民兵,小的幾人幾十人,大的上百號人,武器更是五花八門,長槍,土炮,漢陽造等各種武器,只要能對日軍造成傷害的,家家戶戶全部拿出來裝備這些本地部隊,搞得昔陽縣城裡的日軍每次下鄉掃蕩頭皮發麻,指不定哪裡的冷槍就對著日軍的腦袋上來一槍,一旦大部隊開進,又跑的無影無蹤,搞得日軍煩不勝煩,最後索性窩在縣城裡不出來了。
二營則向著東面更遠的太行山區進駐,一邊建設游擊隊,一邊又尋找著各種險要的地勢建設物資儲備基地,為即將到來的日軍大部隊掃蕩提前規劃好轉移路線和基地。
三營則是發展最為迅猛,向北甚至活動到了東回,並以此為基點,在固關長城,娘子關鐵路沿線一帶找起了日軍小部隊的麻煩,在李雲龍的帶領下,三營從傷亡下恢復了建制,還擴編了四個連,全營人數更是達到了一千五百餘人,三天倆頭剪個日軍的電話線,伏擊日軍的小部隊,硬是把新編的部隊的裝備提升到和原來一樣的裝備水平。
而其他倆個團也是不遑多讓,781團原本在馬坊,橫嶺一帶活動,這一片地區處於和順西面的廣大山區,為了開闢根據地,參謀長王擢乾脆將整個團以連為單位在這一片廣大的山區活動,乾脆逐漸活動到了陽樂,北寨附近,漸漸的到了榆社一帶。
783團則是佔據樂和順、邢臺、武安之間的這片廣大的山區,建立了大量的基層組織和民兵,把觸角伸到了冀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