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此時正在城樓上督戰,聽見我們的叫喊聲並不打算答話,裝作不在,他的手下紛紛勸他答話,聽聽我們的口氣,邵世傑嘆息著說道:“老子不答話,事到如今,有什麼可說的,能戰就戰,不能戰就死,老子橫豎就這樣了。”一個親兵道:“雖然我們已經是賊,但畢竟我們之前還是朝廷的人,迫於形勢才委身於賊,興許他們還念點舊情,講點義氣。”邵世傑直搖頭:“這是什麼傻話,如今我已經投身闖軍,已經是闖軍一員,跟他們官軍從此車行車道,馬行馬路,各行其是,涇渭分明,他們官軍對待咱們這些義軍什麼態度你們還不知道嗎?”親兵道:“儘管如此,你並沒有坑害過他們,我們投降闖軍之後也沒有與他們交手,我們這件並無仇恨。”
,!
邵世傑依然搖頭道:“你們呀,真是糊塗,我們現在在他們眼中已經是闖賊,是賊了,他們恨得是我們這種原本是朝廷官員,現在卻做了賊的,回不了頭了。”左右親兵還要說什麼,邵世傑一跺腳斬釘截鐵道:“快放炮,無需多言。”我和陳永福看見城上炮口向著我們方向移動,急忙催動馬匹,離開大炮炮口所指方向,隨即火光一閃,一顆炮彈打在我們剛剛的位置。隨即,我們的行軍炮也向著城上打去,用的是開花彈,威力不足,只把一座城垛打塌了一半,另外城上一座草棚起火燃燒。
為了避免城內百姓免遭戰火波及,按照我的命令,從東南兩座城門處,陳永福的騎兵高速沿著城牆馳騁,同時紛紛把響箭射入城內。響箭上繫著我的曉諭。
百姓們聽見響箭的聲音,知道響箭上必定綁著官軍的曉諭,紛紛跑到響箭落下的地方撿拾,邵世傑計程車兵看見就大聲呵斥老百姓不得拾取響箭,但畢竟洛陽太大了,總有闖軍士兵看不見的地方,老百姓們爭先搶拾響箭,傳閱曉諭。
曉諭寫到:“大明天軍曉諭,各級軍民一體奉行。限期日落之前,開啟城門迎接官軍入城,天軍絕不亂殺無辜,只處置叛國之臣,爾等鄉紳順民,皆應奮起殺賊,官軍收復洛陽,只誅首賊邵世傑,脅從不誅,能擒獲邵世傑及協同闖賊者,皆有重賞,原官兵升官一級,百姓給白銀五十兩。”
不但城裡百姓看到了我的曉諭,就連部分邵世傑計程車兵看了也議論紛紛,對上面所寫的獎賞十分的眼紅,看向邵世傑的目光帶著些許貪婪。
官紳們紛紛來到邵世傑的官衙,七嘴八舌的勸解著邵世傑開門投降,邵世傑此時也拿不定主意,想要投降但又怕官軍饒不了他白白丟了性命,不投降此時官軍人多勢眾,自己這邊兵士早已經沒有了鬥志,士氣低沉。
士紳富商則主張投降,有人舉例前些年賊軍襲擾河南,當時的襄城縣令就開城投降,向賊軍獻出了騾馬以及大批糧食,等賊軍走後,朝廷並沒有怪罪開城的縣令,一城百姓及鄉紳財產果然保全了下來,那這次洛陽投降賊軍,朝廷應該也不會深罪,如果官軍真的要處置邵世傑,官紳一致表示要給邵世傑求情,表明邵世傑是假投降,只是為了維持洛陽城裡的秩序,保護士紳財產不得已而為之。
城中百姓及士紳都願意投降,到處都在議論紛紛,邵世傑心灰意冷,拿不定主意,他召集幾名親信及副將商議,大家也拿不出什麼主意,反而告訴他軍心已經不穩,同時,張璇吉,梅定生兩個人十分委婉的勸說他出城投降,認為官軍不會加害於他,邵世傑心慌意亂,直出冷汗,命令大家退下之後,自己一個人在屋裡亂轉,反覆思索,想不出好主意,此時此刻,城外又開始打炮,邵世傑不斷的跺腳長嘆:“可憐我一時錯步步錯,悔不該當時投降闖賊,如今可如何是好。”同時,一個士兵端來午飯,看著清湯寡水的食物,邵世傑更加的鬱悶了。
吃過了午飯,大批士紳又湧進了官衙,此時大廳中的風景與月前邵世傑剛任洛陽留守的情景可大不相同,那是邵世傑初掌兵權,一城百姓及兵士全都歸他調派,何其威風,那時的鄉紳對他那是如沐春風,夜夜笙歌,酒席歡歌,賓主盡歡,官紳對他全都是阿諛奉承之言論,誇讚他年少得志,兵強馬壯,洛陽百姓依為干城。這才幾天,局勢為之一變,大廳中一片愁雲,人人愁眉苦臉,氣氛沉重,哪有前幾日那歡快的氣氛。
各位鄉紳落座之後,一名年老士紳抬身道:“現在一城官紳父老來見大人,不為別的事情,只是請大人設法保全一城官紳百姓的性命。”邵世傑當然知道他們的來意,但故意說道:“本將奉闖王軍令鎮守洛陽,準備與官軍決一死戰,職責所在,只能委屈各位了。是否能保全諸位身家性命卻要看我軍與官軍交戰結果了。”
另一個士紳加大聲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