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似乎知道自己說錯話,遂收斂神情,訕訕而笑說道“氣話而言,自然需以國事為重!”
“濟安,有何見解?”陰修主動問道。
張虞沉吟少許,隱晦說道“彭脫非無謀之人,其今兵力不明,而趙汝南有獨斷嫌疑,為免有兵敗之險。以虞之見,今當奉王使君之命南下,早與趙汝南所部會合。”
陰修微微頷首,說道“邵陵在汝南,而我為潁川郡守,越界征伐,本因有罪。然有王使君之令,修方敢南下征伐。趙汝南之語,我無意從之。”
“公達善謀略,今可有高見?”陰修問道。
荀攸沉吟片刻,說道“恕攸直言,今趙汝南有專功之嫌,而華陂形勢複雜。如彭脫有意示弱,趙汝南率兵輕進,則有兵敗之險。府君應當率軍急行,儘快與趙汝南所部會合。”
荀攸之語一出,讓張虞不由眯起眼睛,心中頓有所得。
荀攸不愧是史書上能與賈詡並稱的謀士,僅憑少量情報,便能給出恰當的答案。
就趙謙書信來看,他在信中表示彭脫殘部不堪一擊,憑藉汝南兵馬就能平定。
在如此情況下,僅有兩種可能,一種真如趙謙所言,彭脫所部老弱雜兵,不堪一擊;另一種可能彭脫在欺騙趙謙,欲準備引誘趙謙出兵。先吃掉趙謙所部,再打掉北面的陰修。
整理了下思緒,張虞補充說道“我軍兵眾於賊,而賊為解當下之圍,恐會聚重兵分擊。今按荀君所言,彭脫如若示弱,誘趙汝南輕進,其部兵馬必敗。及汝南兵馬兵敗,而我軍則非彭脫之敵手!”
陰修沉吟良久,說道“諸君之語有理,若是彭脫使詐,誘趙汝南用兵,則其部危矣!”
“趙汝南若是兵敗,汝南郡縣糜爛,潁川、陳國二郡則難存焉!”
說著,陰修重重地拍了下案几,提高聲音道“本君受命南征,斷不能坐視趙汝南受難。今日諸將且先回營,整備兵馬、糧草、器械,明日一早,全軍速進。”
“謹遵府君之令!”眾將起身而應。
眾人出了營帳,張虞尋上荀攸。
“公達兄!”
“濟安!”
行軍這麼多日,張虞與荀攸漸漸廝混熟悉,二人以表字相稱。
張虞與荀攸並肩而行,問道“君何以篤定彭脫有詐?”
荀攸沉吟少許,說道“彭脫見我軍兩部夾擊,卻毫無畏懼之心。如若無計,恐難以令人信服。今為穩妥而行,速與趙汝南匯合,是為上計。”
荀攸其實難以肯定彭脫有詐,僅是他不相信彭脫所部不堪一擊的言語。且為了穩妥起見,他相信彭脫有詐的可能性。
“君思慮周全!”張虞讚道。
荀攸頗是謙遜,說道“拙略之計,不敢受譽。兩軍廝殺,能否取勝,當賴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