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下。他命科研團隊開始研究齒輪和鏈條的組合。經過大量的試驗,科研團隊發現透過不同大小齒輪的搭配,可以改變力的大小和傳遞方向。於是,工匠們在蒸汽機和木車車輪之間安裝了一套複雜的齒輪傳動系統。
經過精心的除錯,木車終於在蒸汽機的驅動下緩緩移動了一小段距離。雖然只是區區一小步,對於慕逸辰和他的團隊來說,卻是巨大的飛躍。
初代的蒸汽機,雖然研製成功,可是跟慕逸辰記憶中“無所不能”的蒸汽機相差甚遠。慕逸辰深知萬事開頭難的道理,於是不斷跟科研團隊一起,進一步最佳化蒸汽機的設計。
大家發現,透過增加蒸汽的壓力,可以提高蒸汽機的功率。於是,工匠們改進了容器的抗壓結構,採用了更厚的金屬材料,同時最佳化了火爐的通風系統,使燃燒更加充分,從而能夠產生更高壓力的蒸汽。
在製造工藝方面,慕逸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借鑑了自己工坊火器製造中的一些精密工藝,對蒸汽機的各個部件進行了精細化加工。
譬如,他要求活塞的表面必須光滑如鏡,誤差不能超過一根頭髮絲的寬度。這一要求大大提高了活塞的執行效率和蒸汽機的整體效能。
經過大半年的努力和無數次的試驗,慕逸辰以及他的科研團隊製作的蒸汽機終於達到了一個較為完善的階段。
他製造的蒸汽機車能夠在平坦的道路上穩定行駛,速度雖然比不上現代的汽車,但在當時卻是前所未有的;相比交通工具,慕逸辰更在意的是,要把這種機器應用到各類生產工坊中!大大提高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