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封地發展入正軌(2 / 2)

轉向封地內的發展建設。

叫來青鳶以及封地的總管吳六一,慕逸辰靜靜聆聽二人的彙報。

這些日子,青鳶招募了數千名熟悉植桑養蠶的能手,並在慕逸辰的首肯下,專門圈了十幾平方公里的地方,專門用來植桑養蠶。

青鳶保證,待到明年,首批絲綢便可面世;同時,青鳶還組織一些流民的婦女,在涇川縣城成立了一座布藝工坊,可生產粗布,還可製作成衣。再有一個月的時間,這座工坊便可正式開始運營。

吳六一那邊的事就比較繁瑣了。

首先是流民的安置,現在依然有流民陸陸續續逃難到涇川縣;

其次是一些工坊的建設,各類工匠嚴重不足,極大限制了工坊的生產力;

還有一些礦產資源的開採;水利設施的興建以及荒地的開墾等等……

慕逸辰考慮良久,依次給出處理意見。

對於那些流民,以涇川縣為圓心,逐漸向外安排。首先是搭建一些簡易的房舍,提供足夠的生活物資,讓他們先得以安身立命;

工坊的建設發展,一是繼續尋找那些工匠,其次是命令他們必須收徒,將手藝傳授開來;

對封地內的礦藏,不間斷探查,已發現的礦藏積極開採;

水利興建是個大工程,暫時先擱置;

至於那些荒地,則留給不斷到來的流民。

為保證封地內的安寧,慕逸辰參照記憶中的治世手段,在連坐制的方式下,還要求各個村落自行組建護村隊,保障村落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同時,對於窺探封地內事務的可疑人等,積極檢舉,論功行賞!

封地畢竟只是一個小地方,雖然能自給自足,但必要的物資溝通,尤其是鹽、鐵等物資,依然需要跟外界採買,互通有無。

為此,慕逸辰找來外公一家人,命他們組建商隊,並在涇川縣的黃金地段建設商業街,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涇川縣打造成一個大型的物資集散中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