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見此繼續說道:“放心,天子仁德,只要你們誠心請罪,天子不會把你們怎麼樣的。”
“只要天子能夠赦免你們的罪過,我這邊即刻開關運糧。”
“諸位大人也不想部眾沒飯吃吧?”
等了一會,還是沒人說話,張新又道:“怎麼,你們不願?”
眾大人眼神交流了一番,最後將目光定在了步度根身上。
步度根只能硬著頭皮道:“非是我等不願,只是幽州距離雒陽兩千裡”
“連請罪都不肯,爾等誠意何在?”張新打斷道:“就這樣,讓我如何相信爾等是真心臣服於大漢?”
張新搖搖頭,大聲道:“送客!”
說完,便要往後院走去。
“明將軍!”
步度根連忙叫住,叩首道:“非是我等不願,而是雒陽距離幽州實在遙遠,來回四五千裡,若是明將軍一定要天子赦免才肯放糧,恐怕部眾早就餓死了啊!”
,!
“原來爾等是擔心這個。”
張新返身說道:“這樣吧,願意去雒陽請罪的,我放糧給他的部眾,不願意去的,便請自行回去吧,我也不難為你們。”
其實按照他的想法,哪有這麼麻煩。
只要這些大人敢來,他就敢把人全都抓了直接送去雒陽。
這次出擊,算上左豹和關羽那邊的斬獲,這一戰漢軍總共殺了鮮卑大概兩萬五千人。
再加上這數十個大人,一股腦的全捆了給皇帝送過去,這名望不得刷的盆滿缽滿?
這麼大的軍功,封個列侯絕對綽綽有餘了。
但蔡邕卻給了他一卷竹簡。
張新回去以後開啟一看,是漢初名臣賈誼的《過秦論》。
《過秦論》的核心觀點,便是秦以詐力取天下,又用詐力守天下,故二世而亡。
這與後世蘇軾的《諸葛亮論》有異曲同工之妙。
取之以仁義,守之以仁義者,周也。取之以詐力,守之以詐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漢也。
聯想到《諸葛亮論》,張新便明白,蔡邕這是在提醒他:你既然已經用詐計擒了魁頭等人,逼迫鮮卑來降,這種時候該表現一下你的仁義了。
只用詐計,不能長久。
於是便有了今天堂上的這一幕。
你們來請降,我很歡迎,但我一個臣子,不能擅自接受,這很合理吧?
既然如此,我要求你們到雒陽給皇帝請罪,這不過分吧?
如果你們不願意去,那就不是真心請降,我不放糧,誰也挑不出毛病。
如果願意去,那我就放糧。
你看,皇帝還沒赦免你們的罪過,我就先替你們養起了部眾,這夠仁義了吧?
結果都是把人弄到雒陽去請功,只是做法稍微那麼一變,就是司馬懿和諸葛亮的區別。
聽到張新的話,諸位大人頓時炸開了鍋。
有願意去的,有不願去的。
張新也不著急,就這麼靜靜看著他們爭論。
見爭的差不多了,張新把顧雍叫了過來,高聲說道:“勞煩元嘆記錄一下,願意去雒陽的大人,登記一下他們邑落的位置,稍後把糧送過去,不願意去的大人,你們現在可以回去了。”
顧雍不是郡吏,按理來說不該在這裡。
但張新可不會放過這麼個刷好感的機會,所以把他叫了過來,安排在角落旁聽。
“我嗎?”
顧雍聽到張新的話,先是一愣,隨後興沖沖的拿起紙筆,走到堂中。
“等一下!我們還沒商議完!”
那些願意去的大人頓時就不樂意了。
我們去雒陽戰戰兢兢的請罪,放他們回草原?想什麼美事呢?
到時候糧草到了,我們的部眾無人統領,他們打過來怎麼辦?
隨後又是一陣爭論。
漸漸的,迫於現實的生存壓力,願意去雒陽的越來越多,連帶著將那些死不願去的人,都裹挾了進去。
你們不想去?
那我們想去的聯合起來,先把你們不想去的滅了,省的到時候你們趁著我們不在來搶、來偷襲。
這好麼?這不好。
我們勸你們好自為之。
足足爭論了近一個時辰,鮮卑大人們終於達成了統一意見。
去雒陽!
反正依過往的經驗來看,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