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到大d這番話,楚南原本想要開口拒絕,但轉念一想,人家也是一番好意,而且自己要是直接回絕似乎也不太禮貌,於是他張了張嘴,最終還是沒有把拒絕的話說出來。
畢竟,他覺得應該尊重一下大d給自己介紹物件的這份心意和權利。
……
碧血劍世界。
紫禁城那巍峨的宮殿之中,崇禎皇帝身著龍袍,面色凝重地站在御書房內。
他目光銳利如劍,直直地看向身旁恭敬而立的太監王承恩,開口問道:“大伴,一切都安排妥當了嗎?”
“回陛下,已然妥當。”王承恩微微躬身,畢恭畢敬地回答道。
然而,話剛出口,他的臉上便浮現出一絲難以掩飾的憂慮之色。
猶豫片刻後,他還是鼓起勇氣說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真的要如此行事嗎?這般做法,恐怕會讓您與滿朝文武百官徹底決裂呀。”
崇禎皇帝聞言,眼中閃過一抹決然之光,他緊握著拳頭,沉聲道:“大伴,如今已是生死存亡之刻,為了我大明的萬里河山能夠得以存續,哪怕因此被世人視作冷酷無情的劊子手、暴虐無道的昏君,朕也在所不惜!”
這番話語擲地有聲,聽得王承恩心頭一震。
他咬了咬牙,毅然道:“既然陛下心意已決,那鎮撫使董天寶尚未抵達,此次行動不如就讓奴婢來帶隊執行吧。”
崇禎皇帝聽了,滿意地點了點頭,用讚賞的眼神看著王承恩,緩緩說道:“你對朕的確忠心耿耿,這份情誼令朕深感欣慰。但大伴啊,你可知曉自從朕看過大明滅亡的片段之後,所領悟到的究竟是什麼嗎?朕以往實在缺乏擔當,每每遇到難題,總是習慣性地將責任推諉給旁人。長此以往,朝中那些臣子們又怎敢放開手腳去做事呢?”
“陛下……”王承恩欲言又止。
崇禎皇帝卻大手一揮,果斷地打斷了他的話頭,朗聲道:“無需多言,這一次,朕就擔當一回,親力親為!”
“老奴遵旨。”見主子心意已決,王承恩深知無法再改變什麼,只得恭恭敬敬地拱手領命。
隨即他轉過身,口中高呼:“宣盧象升、孫傳庭覲見!”
不一會兒,伴隨著一陣輕微而整齊的腳步聲,兩道身影並肩緩緩走進了御書房。
走在左邊的那位便是盧象升,他於萬曆二十八年降生人世。
說起他的家世背景,那可是相當顯赫——乃是東漢末年名臣兼經學家盧植之後人。
想當年,盧植以其卓越的才華和高尚的品德聞名於世,為家族贏得了無上榮光。
盧象升自幼勤奮好學,天賦過人。天啟元年,他在應天府鄉試中脫穎而出,取得了第二名的佳績;次年三月的廷試裡,又成功獲得二甲五十五名的好成績,並被賜予進士出身。
自崇禎六年起,他便肩負起鎮壓起義軍的重任,南征北戰,屢立戰功。
就在今年三月,朝廷剛剛下達旨意,任命他為右僉都御史。
只可惜,這道命令來得有些突然,以至於他尚未來得及正式赴任。
而與盧象升一同前來的孫傳庭,則更稱得上是大明朝最後的脊樑骨。
後世甚至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傳庭死,大明亡。”
由此可見,此人對於大明王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孫傳庭出生於萬曆二十一年,年紀尚幼之時便展現出了非凡的聰慧。
他六歲時踏入私塾求學,僅僅十三歲那年,參加童子考試就一舉奪得了頭籌。隨後,在二十六歲時順利考中舉人,萬曆四十七年更是金榜題名,高中進士,自此踏上了漫長的官場之路。
天啟五年,風雲變幻之際,孫傳庭肩負著責任與使命踏入朝堂,準備向聖上如實稟報自己所管轄地區的情況。
然而,此時的朝廷正深陷於閹黨之亂的泥沼之中,權傾朝野的閹黨肆意橫行,忠臣良將備受打壓。
孫傳庭,這位剛直不阿、嫉惡如仇之人,面對如此黑暗腐敗的朝局,內心充滿了憤怒和無奈。
他深知在這樣的環境下難以施展抱負,更無法為國為民真正地做些實事。
於是,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決定以盡孝之名辭去官職,歸隱田園,遠離那汙濁不堪的官場爭鬥。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便來到了如今的崇禎七年,局勢愈發嚴峻起來。後金鐵騎如狂風驟雨般席捲而來,長驅直入,攻克了代州等地,邊境防線搖搖欲墜,國家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