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大索京師(2)(1 / 3)

碧血劍世界。

送走了盧象升和孫傳庭之後,崇禎皇帝緩緩地拿起放在龍案上的那把當年太祖高皇帝征戰天下時所使用過的寶劍。

他緊緊握住劍柄,感受著劍身傳來的冰涼與沉重,彷彿能從中汲取到先祖們的勇氣和力量。

崇禎轉過頭來,對著身旁一直恭敬侍奉著的太監總管王承恩說道:“京營和流寇那邊朕已經都安排妥當了,後金那幫蠻夷短時間內應該也無法攻入我大明京城。如今,當務之急便是為前線將士們籌集足夠的軍費。”說罷,他將手中的寶劍收入劍鞘,然後邁步向著宮殿門口走去。

王承恩連忙跟上前去,小心翼翼地問道:“陛下,咱們這第一家該去何處呢?”

崇禎停下腳步,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厲色,沉聲道:“先去嘉定伯府。”

提起這位國丈周奎,崇禎心中便湧起一股難以抑制的憤怒。

此人平日裡吝嗇,一毛不拔也就罷了,在國家危難之際依舊絲毫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擔當。

而且,想到他日後可能會做出的種種“好事”,崇禎更是氣得牙根直癢。

眼下正是需要整頓朝綱、懲治奸佞的時候,為了避免後續可能出現的諸多麻煩,必須要殺一儆百,以儆效尤。而這周奎,便成為了他親自選定的那隻用來立威的“雞”。

畢竟,對於崇禎來說,外敵的入侵併不可怕,真正讓他感到心寒和痛心的,往往是來自於身邊親人的背叛和出賣。

緊接著,崇禎皇帝和王承恩帶著十幾名貼身侍衛走出了莊嚴肅穆的紫禁城。

在宮門外,早已等候在此的三百東廠番子見到聖駕到來,紛紛跪地行禮。

待崇禎一聲令下,這支由皇帝親率的隊伍便浩浩蕩蕩地朝著國丈周奎的府邸進發而去。

一路上,百姓們看到如此陣仗,都不禁駐足觀望,私下裡議論紛紛,猜測著此番聖上出宮究竟所謂何事。

周奎,生年、出身均不詳,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後來遷居至北直隸順天府大興縣,靠相面算命謀生,經常在前門大街擺攤,但生活過得相當清貧。

幸運的是,周奎有個好女兒,這姑娘不僅長得漂亮、性情溫婉,而且曾經跟隨名儒陳仁錫學習,長大後知書達禮、頗通文墨,是遠近聞名的知性美女。

天啟六年,時任信王的朱由檢已到婚配的年齡,由於父母已經病故、兄長明熹宗沉迷於木匠活,因此,皇后張嫣便以長嫂代母的身份,來主持挑選王妃的事宜。

最終,張皇后在眾多候選人當中選擇了周奎的女兒周氏,當時後者才只有16歲。

周氏成為信王妃後,周奎得到朝廷的封賞,被任命為南城兵馬司副指揮,雖然只是個虛職,但畢竟有了地位。

天啟七年,沒有子嗣的明熹宗駕崩,皇弟朱由檢繼承帝位,才當了1年王妃的周氏,搖身一變而成為皇后。

周氏成為皇后後,老爹周奎升級為國丈,待遇和地位自然要得到提升。

由於周皇后溫良賢淑、治理後宮有方,因此崇禎帝對周家也相當照顧,僅兩三年時間,便晉升周奎為右都督,封嘉定伯,而周奎的兒子也升任都督同知。

有明一朝,右都督的地位僅次於左都督,負責統領京內、外諸都司、衛所,是帝國最高軍事主官之一。

然而,周奎沒有軍事才能,因此這項任命不過是形式而已,而他也的確沒有實權。

儘管如此,周奎畢竟是正一品大員,並且是皇帝的老丈人,在官場的影響力依然很大。

正因如此,巴結、賄賂他的達官貴人為數甚多,僅數年時間,周奎便聚斂起驚人的財富。

可以說,周奎之所以能從不名一文的算命先生,在短短几年時間裡便成為權勢顯赫、家財萬貫的國丈,一切都是靠女婿崇禎帝得來的。

如果周奎有良心的話,就應該在崇禎帝面臨絕境之際出手相助,因為,只有保住“靠山”不倒,周家才不會失去榮華富貴。

然而,周奎卻是個鼠目寸光、視財如命的“鐵公雞”。

崇禎十七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僭號稱帝,建立大順政權,隨即率軍北上,僅用了兩個多月時間,便打到北京城下。

在此期間,崇禎為了阻擊李自成,下令皇親國戚、王公大臣都要捐贈白銀充作軍費,並指派太監高定到周奎府中“借錢”。

然而,周奎在高定面前卻玩起“一哭二鬧三耍賴”的把戲,聲稱家中沒有任何剩餘錢財,愣是不肯出一文錢救助國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