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墨,難不成你又有啥好點子了?”
“族長,部落還需要很多東西,我準備去看看,有合適的換些回來。”
族長也知道是這麼個理兒,豐收節就是各個部族互通有無的時候,都是拿手頭的東西和別族交換。
因此之前族長也遲遲沒下定決心,要是真為了幹活不去參加的話,總覺得損失了啥一樣。
現在阿墨和阿亮也已經能夠獨當一面了,族長對於寧墨的意見也更看重了幾分。
雖然因為劉阿寧的事情,族長現在對阿亮還處於考察期,但對於看著長大的小墨,自然沒有了那麼多的顧慮。
“阿墨,那就你張羅著,有啥困難找你阿祖,讓她給你撐腰!”
族長可算解決了一樁難題,三兩句就拍板定下了這事,又帶著元老們樂呵呵轉悠走了。
寧墨的阿祖倒是留了下來,自家孩子爭氣她自然也是欣慰的,但還是怕寧墨身上的擔子有些重了。
“阿墨,你怎麼打算的?說給阿祖聽聽。”
寧墨之前只是有個初步的打算,但原主的記憶中對其他部族也知之甚少,這會兒正好可以讓阿祖給她講講。
想著,寧墨就拉著阿祖到了一邊的石頭上坐下,和她打聽一下週邊部族的情況。
寧墨的阿祖不到四十,但是已經做祖母了,這個年紀在部落裡算得上經驗豐富、成熟睿智的老人了。
由於部落的生存並不是那麼容易,這些年來阿祖也吃了不少苦頭,面板很是粗糙。
一張面孔長得和寧墨有幾分相似,但歲月的痕跡很是明顯,此時正慈愛地看著寧墨,聽著寧墨問的問題。
“阿祖,咱們周圍的部落我都不太瞭解,你可以給我講講嗎?”
阿祖習慣性摸摸寧墨的頭,用手指簡單在泥土地上畫了幾個方向和符號。
“阿墨你看,咱們西邊就是輝山部落,他們部落以打獵為生,戰鬥力不小。”
“東邊的叫東夷部落,他們靠水近,撈的魚也多,有時候還有水菜,還有鹹土。”
雖然阿祖介紹的和慣常的認知不同,但根據857的檢測和寧墨的推測,東夷部落應該是臨海,因此會捕撈一些海產品。
至於鹹土,應該就是東夷人從海邊收集的海鹽了,只不過純度不高,可能也不夠純淨。
“北邊叫毛熊部落,因為他們部落的圖騰是毛熊,看著就嚇人。”
“毛熊部落有甜甜的東西,但是可不好換,咱們也換不起。倒是柴禾啥的,都很好燒,可以換點。”
“南邊還有好多小部落,他們的話和咱們不通,每次都是連猜帶比劃。他們有小粒粒一樣的草種,煮了吃好吃,但也不好換”
阿祖一番介紹下來,寧墨對於周邊部落也有了大概的瞭解。
這年頭各個部落之間距離不算近,都是過了很長時間才建立起聯絡。交通往來極為不便,因此這一年一度的豐收節也要花不少時間籌備。
光是趕路,就要花掉眾人不少時間了。
為了公平起見,豐收節並不設定在某一個部落,以防這個部族仗勢欺人,而是選了個離大家路程差不多的中間平原地帶。
到了差不多的時候,各族族人就要帶著自己部落的特產,走上了“對外貿易”之路,好換得生活必需品過冬。
由於各地氣候環境都有所不同,因此換來的東西也很難在自家部落附近找到或是培養出來,因此豐收節也就這樣一年一年辦了下來。
“阿墨,這次要換,你換點合算的。”
“上次咱們換了南邊部落的小粒草種,大傢伙都愛吃,但種在地裡,它就是不長。只能吃不能用,不合算啊!”
聽著阿祖的講述,寧墨已經可以想象到那副場景了——
憨憨族人們吃了之後,都覺得味道不錯,就忍著心疼在地裡埋下了一些草種。
心想這也就是草種,那像草一樣種在地裡,總能發芽生長的,說不定還能結籽呢!要是結籽,那可就能吃個夠了!
好不容易盼到發芽的季節,結果草種一個都沒冒頭!可不是得將族人們心疼壞了。
早知道這樣,他們還不如吃了呢!還能多吃兩口!
寧墨也明白了,看來南邊部落拿出來的草種應該是早期稻米一樣的東西。
先不說氣候,光是種植條件,就不能簡單地扔到旱地裡,那可是需要水田的!
沒有足夠的生長條件,可不是那些稻米都白瞎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