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途上的網友也正納悶,他們正在刷影片看直播呢,無意中就刷到了這個什麼叫“orng”的主播。
哪個正常人會叫自己“早上好”啊!
懷著這種不正常的想法,有幾個網友一時手癢,就點了進去。
結果就看到了直播間寫得明明白白的標題,用的雖然是英語標題,但看長相則是完完全全的亞洲人!
手裡還在搗鼓著什麼白色的東西,而且一句話不說,連個解釋都沒有!
當初被好奇心驅使的幾個人耐著性子,在評論區問道:
“這是在做什麼?”
“手裡的是什麼東西?”
評論區另外一個使用者看起來似乎知情一點,在評論裡回答著觀眾的問題:
“在做手工藝品,感興趣的可以長期關注。”
“手裡的是蠶繭。”
他不回答不要緊,這麼一回答,圍觀的觀眾反而更加摸不著頭腦,這都哪兒跟哪兒啊!
就手裡這麼點子小小的球,能做成什麼手工藝品?橡皮泥嗎!
“又是一個噱頭的,散了吧。”
“對啊,明擺著坑人呢。這玩意我女兒都不帶玩的。”
看著寧墨將手裡的蠶繭剪開,然後撐開之後反覆淘洗,一整套流程下來行雲流水。
但正是因為寧墨做的過於輕鬆,反而讓觀眾們覺得沒有什麼挑戰性,認為這不足為奇。
尤其是有幾個人根據評論區熱心群眾的說法,搜尋了一下蠶繭是什麼,這下子就更加不能直視了。
“這是蟲子,我不看了,不看了。”
“啊?真的?那我也退了。”
幾個率先退出直播間的觀眾根據優途上的規則給直播間加了標籤,想到寧墨那張東方古典美人的臉,還是沒好意思完全打差評。
只點了幾個“新奇古怪”“主播冷漠”“不感興趣”幾個標籤,便轉而瀏覽下一個了。
一晚上的直播下來,很多人都是匆匆進了直播間看了一眼,然後結束的時候選幾個標籤,就離開了寧墨的直播間。
最後,寧墨收穫的粉絲關注還沒有收到的標籤多。
連857看著各式各樣的印象標籤,都有些頹喪,忍不住開口道:
【大佬,要不我去個後臺,把大資料推薦啥的改一改?】
一晚上的直播結束,寧墨也只不過弄了幾十個蠶繭,距離要做一件衣服所需要的數目還差不少呢。
揉了揉有些痠痛的手,又抹上一層厚厚的護手霜,寧墨將傢伙事都收拾起來,已經準備睡覺了。
被857這麼一提問,寧墨淡然一笑,眉眼之間的疲憊稍稍退卻,顯出一種胸有成竹的自信:
“不用。任何事情都是從0到1的,在起步階段,就是要耐得住心急。”
沒得到大佬的許可,857也不好擅自進入優途的後臺,只好繼續盡職盡責地做寧墨的頭號粉絲。
光是剝蠶繭淘洗蠶絲,寧墨就足足直播了十多天,標題依舊是那個沉浸式,只是後面的內容每天在換。
到第十多天的時候,就連反覆點進來的觀眾也不得不給寧墨送上一個“毅力主播”的標籤。
這十多天來,主播沒有剝膩,他們都已經看膩了啊!
這個主播好像個機器人一樣,也不說話,手上的動作不停,幹活很是麻利。
最主要的是,她雖然不說話,評論區卻有個熱心觀眾一直在蹦躂。
每次進來個新觀眾,那個熱心觀眾就一番熱烈歡迎,讓他們被誇的,都不好意思直接關掉直播間。
等留下來看的時候,那個觀眾也一直在熱心講解,倒是彌補了主播不開口的不足。
就這樣,寧墨竟然也慢慢積累起小一百個粉絲,手裡買來的蠶繭終於已經全部淘洗成蠶絲了。
將蠶絲全部梳理完成,寧墨終於開口說了句話,用的是流利的英語。
“接下來,我們將它們紡織成綢緞。”
“但在此之前,我需要先做一臺織布機。”
雖然只是短短的兩句話,甚至寧墨說話的時候雲淡風輕,都沒有看向鏡頭,只透過側臉判斷是她在說話。
但觀眾們還是大驚小怪了一番,紛紛留言:
“我的天!她剛剛說話了?”
“主播不是啞巴?虧我還為這個美人惋惜,覺得她沒法說話真是太悲慘了沒想到”
評論區的熱心觀眾又蹦出來了,回覆了樓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