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朱允炆犯了二大錯誤!!(1 / 2)

大唐。

李世民猛地挺直了身體。

“天吶!”

“安史之亂,這場災難居然能讓盛大的大唐帝國陷入衰敗,甚至導致滅亡?”

這噩耗猶如晴天霹靂,直擊內心!

“什麼是安史之亂?”

李世民前所未有地焦急,眼神中閃爍著殺氣。

唐玄宗時期。

李隆基正與楊貴妃依偎在一起,雙手正在愉悅地享受親密時光。

隨著一陣聲音響起,李隆基的動作微微停頓。

“安史之亂?”

“那安祿山,我們新收的義子,不正好有‘安’字?”李隆基眯起了眼睛,臉上露出一絲玩味。

楊貴妃輕笑一聲,嬌柔地回應,“陛下,祿球兒忠心耿耿,怎會背叛呢!”

“安史之亂?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李隆基不以為然地一笑,繼續安撫楊貴妃。

“確實,”他繼續說道,“就算給他十個膽子,他也不敢!”

說罷,李隆基繼續著他與楊貴妃的溫存。

大明。

朱元璋的面色瞬間變幻,震驚之情溢於言表。

他沒料到,連天幕都能知道他心中的疑慮。

元朝的根基尚未完全清除,北方的胡人千年來未曾安寧,若要派兵守邊,至少得有十幾萬大軍。

面對這種局勢,一個問題顯現出來!

大唐的安史之亂,宋朝黃袍加身的變局。

將領們如何應對?

然而,藩王與八王之亂也擺在眼前!

該如何抉擇?

朱元璋神色複雜,目光深邃地凝視著天幕。

如果天幕能知道這一切,那他朱元璋就心服口服了!

【一方面,藩王叛亂之患,另一方面,大唐安史之亂之禍,如何在兩者之間尋得平衡之道?!】

【後人常指責太祖朱元璋出身貧寒,輕視其分封藩王之舉,然此實為誤解!】

【朱元璋深諳君道,若無自我調整,終難為良主。面對此難解題,朱元璋選依親族,實乃權衡之策!】

【然而朱元璋亦深謀遠慮,施以控制之術!】

【那就是,藩王封地!其分封之策,環繞黃河流域,成三重防線。一旦藩王起叛意,朝廷可斷其糧道,封鎖其勢,縱群藩合謀,亦難成事!】

【從道理上觀之,此策近乎完美,既可減少北方防兵,亦可藩王領土為大明穩固之防線,實乃精妙之計!】

【然而朱元璋沒有預見到,他的大孫子剛剛繼位便開始削弱藩王權力!】

【這無疑是朱允炆的最大決策失誤!!】

朱元璋頭腦中嗡嗡作響。

他無法相信,天幕居然連這一切都知曉。

他如何不清楚分封制度的潛在風險?

可正如天幕所言,朱元璋選擇信任自己的人,而不相信外戚。

他按照黃河流域佈防,設立了三重防線。

苦寒之地為第一道防線,富庶之地為第二道防線,第三道防線就是朝廷本身。

藩王若想叛亂,必須先從糧草斷絕開始,再派大軍圍困,最終各藩王響應,幾乎沒有叛亂的可能。

然而,現在看來,這一切似乎僅僅是一種美好的幻想。

天幕轉變畫面,繼續說道。

【削藩,從某種角度來看,並不一定是錯誤的選擇!】

【畢竟,藩王控制地方有兵有權,若不加以制衡,長久下去可能會威脅朝廷的權力。】

【但朱允炆犯了二大錯誤!】

建文時期。

朱允炆一臉愕然。

他從未料到,朱元璋竟然在背後佈局如此深遠。

“難道自己真的錯了嗎?”他自問。

隨後,朱允炆聽到了天幕的話語。

“你有二大錯誤?”

朱允炆目光炯炯地盯著天幕。

【首錯,太過急功近利!】

【朱允炆即位未久,數月之內,便始削藩。時大明政權動盪,藩王多為長輩,貿然行之,必激其不悅!】

【第二大錯,用人不當,信黃子澄與齊泰削藩之策!】

【黃子澄,洪武時老臣,歷任要職;齊泰,大儒,深受朝廷寵遇。然二人非智者,所獻削藩之計,眼光短淺,偏頗可見啊!】

話音剛落,朱元璋的臉色變得鐵青。

他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