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后,打李治屁股,那裡肉多,還有後背,抽著疼。”
馬皇后一邊吃瓜一邊給長孫皇后分享經驗,打孩子嘛,看多了朱元璋揍孩子自然有經驗。
李治自閉了,這裡不止有坑他的姐夫,還有一個出主意的女人。
“阿孃加油。”小兕子吃瓜時還不忘給長孫皇后打氣。
“兕子!你閉嘴!”
“你閉嘴才對!”
夜裡,李麗質終於搞明白了一切:“張彥,你就是故意的。”
被抓包的張彥也沒辯解:“吃雞翅不。”
“吃!吃窮你。”
貪吃一點有好處,好哄。
就這樣,李麗質啃著雞翅刷影片:“張彥,怎麼網上有人說于謙是土木堡之變的幕後黑手呢?我阿耶那沒事吧?”
這就把張彥逗笑了:“你又亂看那些沒用的,哪有那麼多幕後黑手啊,于謙不可能是土木堡之變的策劃者。”
“怎麼說?”李麗質眼中是滿滿的求知慾。
“自己去翻歷史。”
李麗質搖頭:“我不,就讓你說。”
張彥揉了揉肩,李麗質秒懂:“快說說,我給你揉揉。”
“原因很簡單,于謙做不到,也可以說當時的于謙不配。”
“啊?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啊?明明永樂時期的明朝很強的。”
“你也說了是永樂時期,在永樂朝之後明朝北方的防禦就已經開始鬆弛了,到了正統時期,那些防務和沒有一樣,再加上朱祁鎮和王振的神操作,不出事才奇怪。”
李麗質更不理解了:“可是于謙是文官啊,他可以和文官集團一起策劃啊。”
唐朝之前文武區分不明顯,但是自從李麗質來到天幕空間後,也開始透過影片瞭解文武區分了。
“因為清朝的緣故,後世一開始認為是明朝皇帝不行,才導致明朝滅亡,在那個時期,朱元璋就是個殘忍弒殺的人,朱棣是個窮兵黷武的人,朱瞻基是個玩孩子,朱見深是昏君一個,朱由檢更別說,妥妥的亡國之君。”
“之後隨著網路的發達,人們獲得知識的渠道增加了,漸漸瞭解歷史發現,明朝皇帝其實幹的不錯,既然如此,那明朝滅亡的鍋自然就要推到官員頭上。”
“武官打天下,文官治天下,再加上明末士大夫的德行,所以後世很多人都認為明朝文官都是蛀蟲,其實這是片面的看法。”
“哦,我知道,這其中有很多原因。”李麗質聰明,一點就透。
“就拿土木堡之變來說,有人說這是文官集團乃至於謙的陰謀。”
“但要明白一件事,當時的明朝局勢已經不同了,洪武朝,朱元璋把兒子們分封到北疆,與草原全面對抗,這種辦法確實有效,但是長久下去不是個事。”
“朱棣繼位後,因為他的皇位怎麼來的,他也清楚,而且一直對抗,明朝也吃不消,所以朱棣就採取分化草原的策略。”
到了仁宗宣宗時期,明朝的策略變成了徹底防禦和安撫為主,總而言之,明朝北疆防線實際上是逐漸向南偏移的。”
“正統時期,明朝北疆防禦就徹底爛掉了,而且當時的于謙是兵部左侍郎,一個兵部左侍郎如何控制的了整個北疆嗎?”
“而且於謙是土木堡之變的前一年才成為兵部左侍郎的,區區一年的時間,于謙怎麼佈置那麼大的局?”
李麗質看向張彥:“那也不能說明和文官沒關係啊?影片上有好多人說是文官集團啊,就算和于謙沒關係,也不能證明和文官沒關係啊。”
“麗質,少看那些沒用的,你想想,人家明朝的當事人沒看出來,後世的人就看了一些記載就看出來了?”
“你想想,一開始勸朱祁鎮不要御駕親征的就是文官集團,如果真的是文官集團的陰謀,那為什麼還要攔著?”
“攔著也就算了,為什麼還要跟著?”
“當時跟著去的文官有內閣首輔曹鼐,而且這個曹鼐還戰死了,而且曹鼐死前還勸朱祁鎮和王振退兵。”
“啊?內閣首輔是什麼?”李麗質一頭問號。
“你可以理解為文官集團的首領。”
“文官集團策劃個陰謀,把首領給獻祭了,我沒見過這種陰謀。”
“你以為這就完了?還有呢,?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鄺埜?,?刑部右侍郎丁鉉?,工部右侍郎主永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鄧慄?,翰林院侍讀學士張益??,通政司左通政龔全安?,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