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封曹操為武王這件大事,確實應當儘快提上日程了。
儘管曹家已經衰敗,但他們殘留下來的勢力依舊龐大得令人不敢輕視,絕對不能有絲毫的麻痺大意啊!
此刻,劉蘭芝正端莊地端坐於朝堂之上,她那威嚴的目光緩緩掃過下方的群臣,然後沉穩而又堅定地開口說道:
“諸位愛卿,朕每每回想起魏王這一生,他縱橫南北、四處征戰,雖然到最後也沒能完成統一天下的願望。
然而他所立下的赫赫戰功和卓越功勳卻是實實在在、不可磨滅的。今日,朕有意要追封曹操為武王,不知各位愛卿對此有何看法?”
話音剛落,大臣們便開始相互對視起來,一時間整個朝堂都陷入了一片嘈雜的議論聲中。
而當曹家人得知這個訊息後,一個個臉上都不禁露出了驚喜交加的神色。
就在這時,只見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跨步而出,躬身向劉蘭芝進諫道:
“陛下啊,您此番舉動恐怕會招來諸多爭議和指責啊!想當年,曹操可是曾經挾持著天子來號令天下諸侯的呀!”
劉蘭芝聽後只是輕輕地擺了擺手,示意老臣稍安勿躁,然後從容不迫地回應道:
“朕心裡自然是清楚這些情況的。但我等也要看到,魏王身處亂世之中,卻能夠成功地統一北方地區,讓這裡的百姓得以避免遭受更多戰火紛飛帶來的苦難。
如此的功勞難道就應該因為過去的一些事情而被徹底埋沒嗎?更何況,時至今日,曹家依然人才輩出。
還有許多人盡心盡力的報效朝廷,如果朕對這樣的忠臣良將不聞不問甚至加以冷落,豈不是會讓天下有識之士寒心吶?”
緊接著,只見劉蘭芝面色凝重地拿起詔書,鄭重其事地下旨追封曹操為武王,並決定舉辦為他舉辦隆重至極的追封儀式。
朝廷中,曹家他們表面上對劉蘭芝感恩戴德,紛紛信誓旦旦地表示願意全心全意、竭盡所能地為朝廷效力賣命。
然而,誰又能知道這些人背地裡究竟是怎樣咒罵劉蘭芝的呢?
對於這一點,劉蘭芝心知肚明,但她根本不在意他們背地裡如何作為?
要是敢違反國家法律,依法處置即可。
但是總有些人喜歡特立獨行,充當那根刺眼的“刺頭”。
這不,朝堂之上突然傳來反對之聲:“陛下,臣認為,曹操罪大惡極,根本不配被封為王,應當將其九族全部誅殺殆盡!”
此語一出,原本莊嚴肅穆的朝堂瞬間變得鴉雀無聲,滿朝文武大臣們皆驚得合不攏嘴,一個個瞪大雙眼望著說話之人。
就連坐在龍椅上的劉蘭芝也不禁為之震撼,滿臉驚愕地盯著那個人。
待仔細看清這人後,劉蘭芝心中便已瞭然,為何此人竟敢如此大膽地公然忤逆自己的旨意。
原來,這位口出狂言者乃是出身平民百姓之家,踏入仕途至今尚不足一年光陰。
想當初,若不是他在戰場上英勇無畏、浴血奮戰,恐怕很難有機會建功立業,甚至被她劉蘭芝破格提拔為將軍了。
面對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劉蘭芝並未勃然大怒、厲聲斥責,只是微微皺起眉頭,用一種輕柔卻又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道:
“劉將軍啊,平日裡若是能多抽出些時間讀讀書籍,增長一下見識和學問,想必對你日後在朝中站穩腳跟定會大有裨益。”
說罷,只見蘭芝身形微微一動,優雅地抬起手臂,輕輕地揮了揮手,動作看似輕柔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這一揮,彷彿一道無聲的命令,示意眼前之人速速退下。
聽到這話,那位劉將軍臉上的表情瞬間變得極為精彩。
原本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的他,此刻就如同被霜打過的茄子一般,完全蔫了下去。之前那股盛氣凌人的氣焰更是如潮水般迅速消退,眨眼間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他乖乖地閉上嘴巴,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生怕再惹惱了面前這位天子。
然而,儘管嘴上不再言語,但從他那瞪大的雙眼和充滿憤恨與不甘的眼神可以看出,他心中依舊憤憤不平。
那雙不服氣的眼睛死死地盯著對方,目光中滿是委屈和不解。
劉將軍心裡暗自嘀咕:“我說的難道不對嗎?自古以來都是斬草除根以絕後患,這樣做有何不妥之處?為何要如此駁斥於我?”
可即便心中有著千般不滿,他也只能將這些話深埋心底,絲毫不敢表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