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芝不可思議地反問道,“媽媽,我們家的‘副業’是什麼呢?”
“我們家的‘副業’就是‘民宿’。”餘慶說道,“我們家開著一種特殊的‘旅店’。可以供路過的人就餐、休息或住宿哦。”
“我沒聽懂……到底是‘民宿’還是‘旅店’啊?”黎芝好像聽說過“民宿”這個詞兒,但她從來沒有接觸過實物,也不太清楚具體是什麼意思。
“怎麼了?”餘慶說道,“莫非,你不知道什麼是‘民宿’嗎?‘民宿’就是家庭式的‘旅店’啦,讓你暫住的那些草房子,就是我們家的‘民宿’了。”
經過餘慶的解釋,黎芝才勉強把已知的資訊拼湊在了一起。
“現在算是知道了吧……”黎芝無奈地說道,“對此,我確實是一知半解,但我覺得重點不在這裡。我……”
看著眼前的一切,心直口快的黎芝本來想開口說點什麼。
但她突然意識到,自己觀察到的事實並不令人愉快,於是,欲言又止。
這反而引發了餘慶的好奇,她問道:“你想說什麼?怎麼不往下說了?沒關係的,說吧。”
(可以說嗎……這應該說嗎?算了,既然是媽媽讓我說的,那我就說吧。)
“我覺得,有點兒奇怪啊。”於是,黎芝認真地開口說道,“媽媽,我們家的‘民宿’掙錢嗎?在我看來,似乎並沒有客人來住宿啊?”
“現在算是‘淡季’吧。”餘慶有些遺憾地說道,“等到了‘旺季’的時候,就會好的多了。”
(我不太懂……但夏天也是旅遊的“淡季”嗎?而且,草房子到了冬天豈不是會很冷……)
“那什麼時候是‘旺季’呢?”黎芝依然感到懵懂困惑。
“人來的多的時候,就是‘旺季’了哦。”餘慶說道。
(好吧,所以根本就沒有什麼“旺季”或是“淡季”吧?完全是看生意紅火不紅火而已……)
黎芝勉強理解了餘慶的意思。
(總覺得,媽媽有些自欺欺人呢……)
“那到了‘旺季’的時候,會怎麼樣呢?”黎芝繼續問道,“旅客們,為什麼要住在那些‘草房子’裡呢?有什麼優勢嗎?”
“因為我們有時會搬家,‘草房子’很快就可以蓋起來,‘瓦房’就不能帶走了。”餘慶說道,“而且,蓋草房子的地方,距離大道也比較近,位置適合住宿嘛。”
(所以,原來不是因為“草房子”有什麼賣點,而是蓋起來方便嗎?)
(總覺得媽媽說的“民宿”計劃,聽起來就不能掙錢啊。真的沒問題嗎?)
(不過,反正聽起來成本也不高,甚至可以說是零成本,所以爸爸媽媽就根本不在意掙不掙錢了是嗎?)
“這樣啊……”黎芝笨拙地回答了一句,然後不知道如何接話了。
(這樣聊天也不是辦法,還是儘快換個輕鬆點的、令人愉快的話題吧。)
黎芝停頓了片刻,想了想,又再問道:“那麼,‘食堂’裡一般都做什麼食物呢?只告訴我今天的菜色也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