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老友出面化危機(1 / 2)

老將軍宗澤,字汝霖,浙江烏傷(義烏)人氏。出生前,他的母親劉氏,曾夢見天空出現猛烈雷電,光照其身,此乃吉兆,預示將來必成大器。

宗家雖貧苦,但有“耕讀傳家”的傳統,父親宗舜卿也是秀才出身,很是注重子女的教育,盼子女讀書知禮,出人頭地。

宗澤自幼隨長兄宗沃務農,閒暇時便勤奮讀書。十幾歲時,宗澤毅然辭家外出遊學,歷時十餘年,就學之地多達數十處。不僅悉心求學,研讀“古人典要”,而且學以致用,考察社會,瞭解民情,孜孜不倦地追求治國之道,逐步看清了整頓吏治是解決政治腐敗的關鍵所在;同時眼看遼國、西夏屢屢入侵,也產生了靖邊安境、為國效力的思想。於是他認真研讀兵書,苦練武藝。這樣,宗澤迅速成長為一個博學廣識、文武兼備的青年才俊。

元佑六年(1091年),宋廷舉行省試、殿試。年已33歲的宗澤,在殿試時,不顧字數限制的規定,洋洋灑灑萬餘言,力陳時弊,抨擊朋黨之禍。雖然宗澤勇氣可嘉,但是卻因此得罪了主考官,“以其言直,恐忤旨”,將宗澤置於“末科”,只得了個“賜同進士出身”。

宗澤雖未能名登榜首,但透過了科舉考試,從此開始步入仕途,歷任縣、州文官,頗有政績。靖康元年(1126年)初,在御史大夫陳過庭的推薦下,宗澤被藉以宗正少卿身份,充任和議使。宗澤受命,當日就獨自騎馬上路,隨從的只有十幾名老弱士卒。後來欽宗把宗澤派往戰爭前沿的磁州任知府。

宗澤到達,修繕城牆,疏浚隍池,整治器械,招募義勇,組建了一支人馬準備抗金。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宗澤至開德,與金人十三戰皆勝,濮陽之戰,更是大敗金軍,大大鼓舞了宋軍計程車氣,連金軍將士,聽到他的名字,也是聞風喪膽。

前段時間 ,宗澤聽聞皇上聽信黃潛善、汪伯彥所言,要將京師南遷。宗澤得悉後,憂心不已,向皇上連上奏疏,主章君臣同心協力抗擊金兵,此乃民心所向,上下一心,定可舉國兵力,打敗金兵的侵略,甚至可以渡過黃河,擊潰金兵,迎取二聖還朝。

宗澤連上十幾道奏疏,卻都石沉大海,沒有任何訊息,殊不知這些奏疏,都落入黃潛善、汪伯彥之手,都給壓了下來,皇上根本一無所知。

無奈之下,宗澤只好親自趕到南京應天府,進宮面聖。皇上只是敷衍幾句,此事容等以後再議。宗澤正躊躇之際,忽然聽到了楊邦義老將軍被劫持的訊息,於是派出親信仔細調查此事,後來竟然得知,天幕嶺七星臺,汪伯彥定下奸計,竟要將楊邦義父子一網打盡,除之而後快的事情。

抗金大戰在即,正是用人之際,尤其是像楊邦義父子這樣的勇士。宗澤怎可任由兩奸臣胡來?於是宗澤再次進宮求見皇上,終於一番苦勸,打動皇上,賞賜宗澤一面金牌,來牛頭山阻止黃思朗,讓宗澤帶楊邦義父子回應天府,由宗澤負責審訊楊再興的案子。

正在雙方劍拔弩張之際,宗澤率領人馬,及時趕到七星臺,率領人馬,將眾人圍在核心,控制住局面,然後宗澤手持金牌,宣讀了皇上的口諭。

有了宗澤老將軍在場,聖手劍客徐暉也放開了黃思朗。面對老將軍宗澤,黃思朗自然不敢有非分之舉,何況宗澤還持有金牌,是奉皇命而來。只好將弓箭手撤掉。

宗澤老將軍走到楊邦義面前,說道,“楊老將軍,汝霖奉皇上之命而來,重審再興賢侄的案子,您也有包庇嫌疑在身,還請你們父子和我一同回三法司接受問訊吧。”

楊邦義向宗澤拱手說道,“宗兄,既然如此,我們父子遵命就是。”

宗澤又對黃思朗說道,“黃公子,這裡好像已經沒有你的事啦,還是速速回去,代我問候令尊吧。“

黃思朗聞言,只好沮喪的向宗澤老將軍拱手告退。

宗澤又對岳飛說道,“你是前秉義郎岳飛嶽鵬舉?”

岳飛久聞宗澤老將軍的威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頗有老將黃漢升遺風,於是躬身施禮道,“正是小可岳飛。”

宗澤點頭說道,“果然英氣逼人,有大將風範,待我向皇上說明,你可願意在我麾下為國效力?”

岳飛聞言大喜,自己正苦惱報國無門,想不到竟會得到宗澤老將軍的垂青,於是立刻答應。

宗澤又對楊再興說道,“再興賢侄,你倒是頗有英雄霸氣,可惜就是個性有些太過張揚,這一點不及你父親沉穩老練,低調行事,看來還是缺些磨練啊,我會盡最大努力,幫你開脫罪責,希望你能夠再有機會,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