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必須勸退,不僅為了安全也為確保自己能得到那些承諾的回報,不然可能命也沒保全到!
於是,頭曼長嘆一聲,無奈中決定遵照他們的意見行事
頭曼深深嘆了一口氣,隨後對著親衛吩咐道:“立刻關閉城門,併火速派人去鄴城召回烏扎達和其他將領。一定要把叛逆的冒頓殺掉!”話音未落,頭曼又是一陣悲憤嘆息。
,!
“唉,這個不孝之子,暫且讓他囂張幾天吧。”
“等支援到來之時,我定會親手將他千刀萬剮!”
頭曼一轉身癱倒在虎皮椅上,滿臉憂愁。朝中的文武百官個個心中惶恐不安,太子冒頓突然反叛讓他們措手不及,毫無預警。
大臣們紛紛上前安慰並安撫著頭曼,“大王莫急,各路人馬正在迅速趕往王城!那時,區區萬餘兵馬,根本不值一提!而且人早就已派去兩刻鐘了,預計援兵不久即到,冒頓必定會因作惡自食其果。”
頭曼根本聽不進去,時而哀嘆時而咒罵,內心極其煩悶。雖然恨不得即刻領兵討伐叛逆的兒子,可是又放不下自己的小兒子和愛妃的安全問題。終於他暫時壓抑住這股衝勁。
“大王不如先休息一會兒?若有要事,臣再喚您。”身邊的愛妃輕聲建議道。
目前形勢嚴峻她不敢離開一步,生怕王衝動做出出城拼命的事。“只要確保城池不失控,一天之內增援就能到達。”
聽到這番關切,頭曼煩躁地說:“此時哪還有心歇息!”接著站起身,在宮室內焦躁地來回踱步。
突然,一個士卒前來報訊,說:“啟稟大王,太子冒頓在城外叫陣不停,並送來一封書信請王查閱。”
說完單膝跪在地上舉著一塊織錦遞給侍從。憤怒的頭曼接過信件檢視內容,只見信上寫著:“頭曼老賊……”沒看幾行就怒氣攻心噴出一口鮮血,那封信上充滿了謾罵與辱詞,比如“畜生、不如家畜之類的”。
此信大致是:因自己遭排擠,被頭曼送去當人質到月氏,隨又遭攻,險些喪命,好不容易脫身歸來;如今反叛完全拜頭曼所賜。
“來人,備馬給本王,今日非要將這叛徒親手了結!”吐血後的頭曼憤怒至極如一頭受傷的雄獅般咆哮道。 “大王切不可輕舉妄動啊,這正是冒頓用計激將!如果貿然出去,只會中了他的奸計。現在他採用這種方式恰恰說明他已經走投無路!只盼大王忍耐,不出三天必能將他置於死地!”
關鍵時刻烏氏倮急忙拉住頭曼以防衝動行事,他知道,一旦王出戰,結果難以預料。
冒頓不必與頭曼真刀實槍地對決,只需要用響箭射上一箭,頭曼恐怕就將變成一隻刺蝟。他根本就不在乎頭曼的生死,只擔心一旦頭曼死了,冒頓會不會連他也一起解決掉。
“的確!”
“如果大王中計出城,發生不測,我們的母子將何以為生?”閼氏擔憂地說,“以冒頓的狠毒,斷然不會饒了我們母子!”說完便流下眼淚。
也許是因為想起了自己的小兒子,頭曼逐漸冷靜下來。
“諸位聽令,隨本王登上城樓督戰。待援軍到來時,我們就內外夾擊,殺出一條血路!” 頭曼明白無法貿然出城迎戰,於是命令士兵們做好防守。
說完後,頭曼披掛整齊走出宮殿,烏氏倮和閼氏互相對視一眼,也隨後跟上。只要不出城迎敵,一切應該都在可控之中。
突然聽到城外傳來叫罵聲:“頭曼!你這個 之徒!虎毒尚且不吃子,你比禽獸還不如,要害死我……!”
當他們登上城樓,見到冒頓正在指揮士兵破口大罵。其聲音洪亮,列出頭曼單于種種罪狀。原本消了一些怒氣的頭曼此刻火又冒起來了。
“孽種!謀逆為反就是不忠;殺君弒父便是不孝,你身為逆子竟如此行事!” “如你現在投降伏罪,或許本王還能饒你不死;否則,一旦援兵到來,必讓你身首異處!”
怒火中燒的頭曼用力扒住城牆,指著城下的冒頓大聲訓斥。“老東西,這下子終於看到你的真面目啦!”“枉費我這麼久來的口水!”
看到頭曼探出腦袋,站在城外的冒頓大喜過望,連忙彎弓搭箭對準城門樓。
“咻……!”
:()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