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元旦過後,達科達政府順利實現權利交接,李約翰出任政府總理。
浙江巡撫左宗棠的代表、臺灣總兵林文察正準備返回大清,突然受到開平皇帝的召見。
等他來到金翅宮,李傑笑著問道:“林將軍,你知道我為什麼會單獨召見你嗎?”
林文察不明所以,只好實話實說:“外臣愚鈍,還請皇帝陛下明示。”
歷史上的林文察是一位臺灣籍的悍將。因為既不貪財、又不怕死,算是清軍將軍中的一股小小的清流,深得左宗棠賞識,後來為太平軍所殺。
開平皇帝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後,對林文察也很有好感,甚至動了念頭,改變林文察的命運,同時也改變大清的命運。
只是林文察在看到其他人給達科達皇太子送的豪禮之後,有些自慚形穢、惴惴不安。他那套文房四寶加起來還不到十兩銀子,還頂不上他這段時間在達科達的白吃白喝!
李傑繼續微笑:“林將軍,你祖上燒了高香,你跟了一個好老闆。”
林文察有些似懂非懂:“好老闆?陛下說的可是左大人?”
李傑答道:“正是。你們的林大總督和裕大總督都是我平生景仰之人。你們左公有林公、裕公遺風,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聽說你也為官清廉。我華夏文明之所以能夠賡續,全賴這種精神薪火相傳。”
林文察連忙擦了擦頭上的汗:“謝陛下誇獎,我們左大人也經常為陛下隔空擊掌。”
李傑很熱情地為對方親自倒了一杯茶,說道:“本來哩,我不該干預政事。想當年我一不能協助林總督抗擊陰軍,二未能與裕總督與鎮海共存亡,心中實在有愧,也有遺憾。所以我決定幫一下大清,幫一下左大人。”
林文察答道:“我替我家左大人多謝陛下成全。外臣深知陛下對國內內戰深惡痛絕。只是內戰不絕,外患不止。陰發兩國以上海租界為淵藪,肆無忌憚,儼然國中之國。曾大人和李大人都畏洋如虎,敢怒不敢言,反而要仰仗洋人組建洋槍隊對應叛軍。弱國無外交,實在讓人汗顏……”
林文察是個實在人,開始聽說開平皇帝答應要幫忙,歡天喜地。後面談到國內的的情況,說著說著,竟然情不自禁、哽噎起來。
李傑心情也很沉重,弱國無外交,但並不意味著弱國沒有優秀的人才,弱國沒有希望。
他長嘆一口氣道:“這樣吧,林將軍,我本華人,就給你交過底,我支援在大清建立海軍學堂,不過這要到明年之後。我也支援大清在明年年底之前平定太平軍之亂。但是,你回去轉告左宗棠,要想辦法給我做到三個保證,否則大清再遠,我會刨掉他家祖墳的。記住,我骨子裡還是一個海盜!”
林文察戰戰兢兢答道:“陛下儘管吩咐……”
儘管他身經百戰,不知為何,此時瞬間又感到無盡的威壓,背上的汗更多了。
最近一段時間,開平皇帝一直在考慮龔橙這個半吊子的話,總覺得他的話有一定道理。
上次伍崇曜移民過來,帶來了鄧世昌父子、林國祥父子,龔橙這幾年又陸陸續續帶回來葉富、黃建勳、林永升、劉步蟾、嚴復、許壽山等人,這些人籍貫、年齡、志向等各方情況都和歷史上的那批晚清海軍精英吻合。
這些人年齡雖小,卻自幼受到良好的家教,個個申請要學習駕駛軍艦、保衛大清或達科達。
李傑如他們所願,全部安排進了達科達的海軍指揮學院預備班學習。
李傑開始意識到,達科達今後不僅需要從大清輸入懵懵懂懂的難民,也要有選擇地輸入一批有一定家國情懷和文化基礎的青少年知識分子。
達科達總不能老是像一個收破爛的吧?光收一些難民、災民,甚至是亡命之徒、大煙鬼!
如果達科達要繼續從大清引進自己想要的人才,少不了大清的配合。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李傑最終還是放棄了絕對中立的原則。
他不僅答應協助大清在福建建立海軍學堂,還答應賣給大清4艘快要淘汰的鐵殼巡洋艦和8艘淺水炮艦,賣給大清1萬支柯爾特式步槍,並在達科達的軍校裡開設一個海外班,為大清培養軍事骨幹。
同時,他也對大清政府開出了三項條件。
第一項條件是,由柯爾特步槍組成的新式陸軍,必須由林文察和另一位湘軍悍將劉松山掌握。部隊組建完成後立即開赴伊犁,與螺絲人開戰。
因為他已經得到了訊息,老毛子在黑龍江吃了大虧之後,感覺在遠東地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