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孫權重振旗鼓(2 / 3)

孫權不得不徒步逃亡。

這次失敗讓孫權元氣大傷,他的軍隊士氣低落,逃兵越來越多。一些士兵甚至在夜間偷偷溜走,回到家鄉。

而曹操則抓住這個機會,發動全面進攻。

戰場上,喊殺聲震天,曹軍如猛虎下山,孫權的軍隊節節敗退。一名孫權的將領被曹軍包圍,他奮力抵抗,最終寡不敵眾,戰死沙場。他的屍體被曹軍的馬蹄踐踏,慘不忍睹。

孫權望著潰敗的軍隊,心如死灰。他知道,這場戰爭自己已經輸了。但他不甘心就這樣認輸,帶著殘部拼死抵抗。他揮舞著長劍,親自衝向曹軍,身上多處受傷。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突然傳來訊息,孫權的後方出現了叛亂。原來,一些地方勢力趁孫權出征,起兵造反,企圖奪取政權。

孫權無奈之下,只能下令撤退,帶著無盡的遺憾和不甘離開了戰場。他回首望著這片硝煙瀰漫的土地,心中暗暗發誓:“曹操,此仇不報,我孫權誓不為人!”

孫權率領殘軍撤退,一路上士兵們疲憊不堪,士氣低落。

回到營地後,孫權得知後方叛亂的局勢愈發嚴重,幾個城池已經被叛軍佔領。孫權心急如焚,立刻召集將領們商議對策。

一名將領建議:“主公,此刻我們兵力不足,應當先與曹操求和,集中力量平定叛亂。”

另一名將領卻堅決反對:“求和乃恥辱之舉,會讓主公威名掃地。況且曹操此人奸詐無比,未必會答應。”

孫權陷入了深深的糾結之中,最終,他決定先派使者與曹操試探求和的可能性。

曹操收到孫權的求和信後,在營帳中與謀士們商議。

郭嘉說道:“孫權此時求和,定是迫於無奈。但若是答應,恐其日後東山再起。”

程昱則認為:“可暫時接受求和,讓孫權忙於平叛,我們則可藉機休整,壯大實力。待其平叛之後,我們再尋機而動。”

曹操權衡利弊後,決定回覆孫權,提出苛刻的條件,讓他割讓城池並送上大量財物,還要孫權的長子為人質。

孫權看到曹操的回覆,憤怒不已,將信件狠狠摔在地上:“曹操欺人太甚!”但為了大局,他不得不考慮答應曹操的要求。

就在孫權猶豫不決之時,叛亂的勢力卻越發猖獗,他們開始聯合起來,對孫權的軍隊發起攻擊。

孫權的軍隊在平叛的過程中遭遇了多次挫折,損失慘重。一名忠心耿耿的老將為了保護孫權,被叛軍的流矢射中,臨終前還緊緊握著孫權的手:“主公,一定要保住江東……”

這時,孫權軍中一位名叫呂蒙的將領站了出來,他向孫權獻策,提出了一個巧妙的平叛計劃。他建議利用叛軍內部的矛盾,分化他們,然後逐個擊破。

孫權決定採納呂蒙的計劃,集中兵力對叛軍的一處重要據點發起突襲。

在戰鬥中,呂蒙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士兵們受到鼓舞,士氣大振。但叛軍也拼死抵抗,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一名年輕計程車兵被叛軍砍傷了手臂,卻依然咬緊牙關繼續戰鬥。

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孫權的軍隊終於攻克了據點,取得了關鍵的勝利。

然而,曹操卻在此時趁火打劫,派出軍隊佔領了孫權的一些邊境城池。

孫權得知後,怒髮衝冠,但此刻他分身乏術,只能先全力平定叛亂。

經過艱苦的戰鬥,孫權終於逐漸平息了叛亂,但他的實力也大大削弱。原本富饒的江東大地也因為戰爭變得滿目瘡痍,百姓們流離失所。

而曹操則在這段時間裡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勢力,對孫權形成了更大的威脅。他在佔領的城池中加強防守,訓練士兵,準備隨時對孫權發起新一輪的進攻。

孫權望著這片被戰火摧殘的土地,心中暗暗發誓:“終有一日,我要讓曹操付出代價,奪回屬於我的一切!”

孫權平定叛亂後,深知曹操的威脅日益增大,於是決定加強軍備,整軍備戰。他親自到各地軍營巡視,鼓舞士氣,還下令增加士兵的訓練強度,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在巡視的過程中,孫權看到一位年輕計程車兵因為高強度的訓練而累倒在地,他親自上前扶起士兵,鼓勵道:“吾等肩負著江東百姓的期望,今日之苦,是為了明日之勝。”士兵們深受感動,訓練更加刻苦。

同時,孫權也意識到,單靠武力難以與曹操長期抗衡,還需運用謀略。他召集謀士們日夜商討對策,最終決定一方面與劉備重新修好,鞏固孫劉聯盟,共同對抗曹操;另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