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些官員則欣賞他們的才能,想要拉攏他們。
一天夜裡,一位名叫王大人的官員悄悄來到曹操和李逸的住處。王大人一臉諂媚地說道:“將軍,如今在這京城之中,風雲變幻,若能有個依靠,行事也會方便許多。我對二位的才能那是由衷欽佩,只要二位願意與我結盟,日後在這朝堂之上,定能平步青雲。我在朝中也算是有些根基,能為二位提供諸多便利。”
曹操和李逸對視一眼,心中都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關係。曹操微微一笑,說道:“王大人的好意我們心領了,但我們只想為國家盡忠,為百姓謀福,無意參與黨派之爭。我們的心思全在邊境戰事上,只想早日回去保家衛國。”
王大人臉色一沉,說道:“二位莫要敬酒不吃吃罰酒,這京城的水可深著呢,沒有靠山,遲早要吃虧。在這朝堂之上,多少人想要攀附權貴都沒機會,我主動向你們丟擲橄欖枝,你們竟如此不識好歹。”
李逸拱手說道:“王大人,並非我們不識抬舉,實在是我們不願捲入這複雜的爭鬥之中。我們只希望能憑自己的本事為朝廷效力。”
王大人冷哼一聲,拂袖而去,邊走邊說:“你們等著瞧,有你們後悔的時候。”
之後的日子裡,又有幾位官員以各種方式試圖拉攏曹操和李逸。有的送來珍貴的禮物,有的邀請他們參加私密的聚會。
有一次,一位姓張的官員在府上設宴,特意邀請曹操和李逸。宴會上,張大人頻頻向他們敬酒,說道:“二位將軍,如今這局勢,只有抱團取暖才能立足。只要你們跟我合作,榮華富貴享之不盡。”
曹操婉言拒絕道:“張大人,我們實在無心於此,還望大人理解。”
張大人臉色變得陰沉,說道:“你們別不知好歹,在這京城,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可沒好果子吃。”
還有一位劉大人,他派人悄悄給曹操和李逸傳話,說只要他們願意投靠,就可以在皇帝面前為他們美言,加官進爵。
但曹操和李逸始終不為所動,堅決拒絕了這些拉攏。他們深知,一旦捲入朝廷的權力爭鬥,很可能會迷失初心,辜負了邊境百姓和將士們的期望。
儘管曹操和李逸拒絕了眾多官員的拉攏,但他們也因此樹立了不少敵人。這些敵人在暗中聯合起來,想方設法地給他們製造麻煩。
在一次朝會上,曹操和李逸就邊境防禦策略提出了合理的建議,卻被那些敵對官員惡意曲解,指責他們過於激進,可能會引發與鄰國的更大沖突。曹操據理力爭,詳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列舉了敵軍的種種威脅以及加強防禦的必要性。但那些官員卻充耳不聞,一味地攻擊他們。
李逸見狀,心中氣憤不已,他大聲說道:“我們一心為了國家的安危,提出的都是切實可行的方案,你們如此顛倒黑白,究竟是何居心?”這番話更是激怒了那些官員,他們紛紛指責李逸以下犯上,沒有臣子的禮數。有人甚至添油加醋地說:“這二人如此張狂,分明是不把陛下放在眼裡。”
皇帝在龍椅上,臉色陰沉,一時難以決斷。就在這時,之前試圖拉攏他們的王大人站了出來,看似公允地說道:“陛下,曹操和李逸或許是出於忠心,但犯法不當,理應受到責罰。不過念在他們以往的功績,可從輕發落。”他的眼神中卻透著一絲得意和陰險。
曹操和李逸明白,這所謂的從輕發落不過是王大人的陰謀,想要藉此打壓他們。但在這朝堂之上,形勢對他們極為不利。
就在他們陷入困境之時,一位一直默默觀察的老臣站了出來。這位老臣德高望重,戰功赫赫,在朝中頗有威望。他向皇帝進言道:“陛下,曹操和李逸的建議雖有爭議,但出發點是為了國家。如今邊境局勢緊張,我們應當以大局為重,仔細商討,而非急於責罰。況且,這二位將軍在邊境屢立戰功,對敵軍的情況最為了解,他們的建議不可輕易否定。”
皇帝聽了,微微點頭,說道:“那就再議此事。”
退朝後,那些敵對官員並沒有放過曹操和李逸。他們在背後散佈謠言,說曹操和李逸企圖獨攬軍權,心懷不軌。一時間,京城中流言蜚語四起。
曹操和李逸的住處也時常有不明身份的人監視和騷擾。有一天晚上,甚至有人向他們的院子裡扔石頭,還在門口塗寫汙衊的話語。
他們的支持者也受到了威脅和打壓。一些原本願意為他們說話的官員,迫於壓力,也選擇了沉默。
然而,曹操和李逸並沒有被這些困難打倒。他們一方面積極收集證據,準備在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