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軒坐在龍椅之上,眉頭緊鎖,深邃的目光中透露出威嚴與憂慮,微微點頭表示同意。
一聲令下,徹查行動如洶湧的潮水般迅速在朝廷各個角落展開。然而,誰也未曾料到,這竟如同開啟了潘多拉的魔盒,引發了朝廷官員之間一場前所未有的混亂與矛盾。
,!
起初,只是幾個官員在私底下相互猜忌、小聲議論,眼神中滿是狐疑與不安。可隨著調查的深入,流言蜚語仿若長了翅膀,在朝堂之上迅速傳播開來。一些官員為了自保,為了撇清自己身上那莫須有的嫌疑,不惜昧著良心誣陷他人。一時間,彈劾的奏章如雪片般飛向皇帝的御案,朝堂之上一片混亂,喊冤聲、指責聲、辯解聲交織在一起,仿若一場鬧劇,卻又讓人笑不出來。
趙峰站在朝堂之下,冷眼旁觀這一幕,心中滿是無奈與悲哀。他看著那些平日裡道貌岸然的官員,此刻卻為了一己私利,醜態百出,仿若市井潑皮一般。他深知,這樣下去不僅查不出真正的內奸,還會讓朝廷陷入更大的危機,仿若一艘在狂風巨浪中失去方向的船隻,隨時可能傾覆。
而此時,他與首相林文淵之間,也悄然產生了一道裂痕,且這裂痕隨著時間的推移,愈發擴大,矛盾逐漸激化。
林文淵本就是個雷厲風行、手段強硬之人,在朝堂之上多年的摸爬滾打,讓他深諳權謀之道,更鑄就了他果斷決絕的性格。面對這亂成一鍋粥的局面,他主張嚴刑峻法,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在他看來,只有以雷霆手段震懾住這些心懷鬼胎的官員,才能讓真相浮出水面,讓隱藏在暗處的內奸無所遁形。
於是,在一次緊急召開的朝會上,林文淵身著一襲莊重的朝服,邁著沉穩的步伐走上朝堂,目光冷峻地掃視一圈,而後擲地有聲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張:“陛下,如今局勢危急,內奸一日不除,大永王朝便一日不得安寧。臣以為,當以嚴刑峻法,對所有有嫌疑之人逐一排查,絕不姑息。哪怕錯殺些許,也好過放過真兇,讓王朝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他的話音剛落,朝堂之上頓時議論紛紛。支持者有之,他們多是林文淵的心腹,或是認同其強硬手段的官員,紛紛點頭稱是,認為此刻唯有快刀斬亂麻,方能解朝廷燃眉之急;反對者亦有之,他們面露驚恐之色,生怕這嚴刑峻法的大刀一不小心砍到自己頭上,小聲嘟囔著表示異議。
趙峰站在一旁,聽著林文淵的話,心中卻湧起一股強烈的反對之意。他出身軍旅,多年的沙場征戰,讓他見慣了生死,卻也讓他格外珍惜每一條鮮活的生命。在他看來,林文淵的主張太過草率、太過殘忍,這樣盲目地抓人、審訊、定罪,必然會冤枉許多無辜的好人,讓朝廷失去人心,讓原本就搖搖欲墜的局勢雪上加霜。
待林文淵說完,趙峰上前一步,拱手行禮,而後不卑不亢地說道:“首相大人,末將以為此舉不妥。我大永以仁治天下,若僅憑些許嫌疑,便動用嚴刑峻法,隨意抓人定罪,那與暴君何異?這不僅會讓百姓寒心,更會讓朝廷內部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末將認為,應當從我們現有的線索入手,慢慢排查,抽絲剝繭,找出真正的內奸。雖然過程或許緩慢,但卻穩妥,不至於冤枉好人。”
趙峰的話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千層浪。朝堂之上瞬間炸開了鍋,支持者與反對者各執一詞,爭論得面紅耳赤。林文淵聽著趙峰的反駁,臉色愈發陰沉,他轉過頭,目光如炬地盯著趙峰,眼中閃過一絲不悅:“趙將軍,你這是婦人之仁!此刻是關乎王朝生死存亡之際,哪有時間慢慢排查?若等你抽絲剝繭,找出內奸,恐怕大永王朝早已易主!”
趙峰毫不退縮,迎著林文淵的目光,堅定地回應:“首相大人,正因為是生死存亡之際,我們才更要謹慎行事。若是錯殺無辜,讓朝廷元氣大傷,即便找出內奸,又有何用?我們拿什麼去保衛大永,拿什麼去安撫百姓?”
兩人針鋒相對,毫不退讓,唇槍舌劍間,言語越發犀利尖銳起來。朝堂之上原本莊嚴肅穆的氣氛此刻變得緊張異常,彷彿一個被點燃的火藥桶,只需一絲火星便能引發驚天動地的爆炸。皇帝李軒端坐在那象徵著無上權力的龍椅之上,緊緊地皺起了眉頭,心中暗自叫苦不迭。他心裡很清楚,這二人之所以如此爭執不休,皆是出於對王朝未來的擔憂和考量,然而若不能妥善化解這場矛盾衝突,朝廷恐怕將會深陷於更為艱難複雜的困局之中難以自拔。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朝堂上的爭論聲依舊此起彼伏、不絕於耳。終於,在經過漫長的僵持之後,李軒抬起手來,向眾人做了個示意安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