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戶部尚書一黨被嚴懲後,蕭逸塵在朝堂之上的威望如日中天,其美名更是傳遍了大永王朝的大街小巷。無論是朝堂官員,還是民間百姓,提起寧王蕭逸塵,無不豎起大拇指誇讚有加。
王府門前,每日前來拜訪的人更是絡繹不絕。有才學出眾的文人墨客,期望能投身寧王麾下,一展自己的滿腹經綸;有武藝高強的江湖豪傑,渴望追隨寧王,用自己的一身本領保家衛國;還有各地的能工巧匠,也想為寧王效力,在這大永王朝的建設中貢獻一份力量。
蕭逸塵深知人才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便在王府中專門設立了一處會客廳,用來接待這些慕名而來的賢才。這一日,一位名叫蘇錦書的年輕謀士前來求見。此人雖年紀輕輕,但在治國理政方面頗有獨到見解,此前遊歷四方,對各地的風土人情、民生利弊都有著深刻的認知。
蕭逸塵親自接見了他,兩人一番交談下來,蕭逸塵對蘇錦書的才學大為讚賞。蘇錦書拱手說道:“王爺,如今大永王朝看似繁榮,但實則仍有諸多可提升之處,如一些偏遠之地的教育極為落後,百姓大多目不識丁,長此以往,不利於國家的長遠發展啊。”
蕭逸塵微微點頭,說道:“蘇先生所言極是,本王也正有此顧慮,只是這推行教育之事,需從長計議,還得考慮各方因素,不知先生可有良策?”
蘇錦書胸有成竹地說道:“王爺,依在下之見,可先在各地郡縣設立官學,選拔有學識的先生任教,同時鼓勵當地的富紳捐款捐物,支援辦學。對於那些家境貧寒卻有讀書天賦的孩子,官府給予一定的補貼,讓他們也能有書可讀。如此,不出數年,必能讓大永王朝的整體文化素養得以提升。”
蕭逸塵聽後,眼前一亮,當即決定採納蘇錦書的建議,並邀請他留在王府,協助自己處理諸多事務。蘇錦書欣然應允,自此成為了蕭逸塵身邊的得力謀士之一。
隨著越來越多的賢才匯聚到蕭逸塵身邊,他的勢力也在不斷壯大。但蕭逸塵始終秉持著為朝廷、為百姓謀福祉的初心,將這些人才妥善安排,讓他們各司其職,有的參與到地方建設中,有的則負責為朝廷出謀劃策,應對各類難題。
在朝廷之中,大臣們看到蕭逸塵如此禮賢下士,廣納賢才,且所做之事皆是為了大永王朝的繁榮昌盛,對他越發敬重。就連那些曾經對他心存芥蒂的官員,如今也漸漸放下成見,主動與他交好,希望能在諸多事務上與他攜手共進。
而在民間,百姓們聽聞寧王身邊匯聚了眾多賢能之士,更是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期待,都盼望著在蕭逸塵和這些賢才的共同努力下,大永王朝能出現更多利民的好舉措,讓他們的日子過得更加安穩富足。蕭逸塵也在眾人的期許中,穩步地帶著大永王朝朝著更加輝煌的未來前行,他深知,這一路雖佈滿荊棘,但只要心懷百姓,有眾多賢才相助,定能披荊斬棘,鑄就大永的盛世之景。
:()虎嘯乾坤:萬物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