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戰後餘波引爭議(1 / 2)

員站出來說道:“陛下,此次寧王率軍出征,雖擊退了蠻夷,可耗費的糧草、兵器等物資數量巨大,幾乎動用了數年的儲備啊,長此以往,朝廷的庫藏怕是難以支撐。” 此言一出,不少大臣也紛紛附和,覺得應當對出征的資源調配進行重新審視,甚至有人暗指蕭逸塵在作戰過程中未能合理把控資源,有浪費之嫌。

蕭逸塵聽聞這些言論,心中自是不服,他出列向聖威大帝拱手說道:“父皇,此次蠻夷來勢洶洶,且有外部強國支援,其攻勢兇猛,若不投入足夠的物資以保障作戰,怎能擊退敵軍,收復邊疆,保我大永安穩?況且,兒臣在出徵前已儘量精簡所需,作戰時也是物盡其用,絕無浪費之舉啊。” 聖威大帝微微皺眉,他深知邊疆之戰的艱難,可大臣們的顧慮也並非毫無道理,便下令讓相關部門仔細核查此次出征的物資賬目,務必給出一個公正的說法。

而在民間,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出現。一些百姓覺得,雖然打了勝仗,可自家的子弟在戰場上也有傷亡,認為朝廷日後應當儘量避免此類大規模的戰事,要透過其他和平的方式來解決邊境爭端。這些聲音逐漸匯聚起來,讓蕭逸塵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他明白,一場戰爭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要想讓所有人都滿意,著實困難。

面對民間的種種聲音,蕭逸塵決定主動出面去安撫民心。他換上便裝,深入到京城的大街小巷,與百姓們面對面交談,傾聽他們的想法和擔憂。

在一處市井集市中,蕭逸塵遇到了幾位正在談論戰事的老者。一位老者唉聲嘆氣地說:“哎,這仗打贏了是好事,可我那孫兒卻再也回不來了呀,以後可不能再這麼輕易打仗了。” 蕭逸塵走上前去,輕聲說道:“老丈,您的心情我能理解,打仗確實會有傷亡,可若不擊退那些蠻夷,他們日後還會侵擾我大永的邊疆,到時候百姓們更是難以安寧啊。不過,朝廷也會盡力想辦法,以後儘量透過和平的手段去解決問題,減少傷亡。”

與百姓們交談過後,蕭逸塵心中有了主意。他進宮向聖威大帝提議,在邊疆地區增設一些貿易集市,與周邊的部落開展互市貿易。這樣一來,既能讓雙方的百姓互通有無,獲得各自所需的物資,增進彼此的瞭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和與周邊部落的關係,避免因爭搶資源等問題而輕易引發戰事。聖威大帝聽後,覺得此計甚妙,便下令讓相關官員著手去籌備此事。

同時,蕭逸塵還建議朝廷加大對傷殘士兵及其家屬的撫卹力度,設立專門的機構,定期為他們送去錢糧和生活用品,保障他們的生活無憂。並且,在各地開辦一些學堂,傳授百姓們一些基本的防身之術和應對戰亂的知識,讓大家在面對可能的危險時,能夠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就在大永王朝忙於處理戰後的諸多事宜時,周邊的幾個國家卻在暗中謀劃著一場外交上的風雲變幻。那個曾暗中支援蠻夷部落與大永王朝作對的強國,眼見自己的計劃落空,心有不甘,便聯合了其他幾個小國,準備在外交上對大永王朝進行施壓。

他們先是以大永王朝在邊疆之戰中 “過於強勢” 為由,向大永王朝派出使者,提出要重新商討邊境劃分以及貿易往來的相關條款。這些使者抵達京城後,態度傲慢,言辭間處處透著對大永王朝的不滿和指責。

朝堂之上,面對這些使者的無理要求,大臣們義憤填膺,紛紛要求聖威大帝強硬回應,不能讓這些國家小瞧了大永王朝。蕭逸塵卻冷靜地分析道:“父皇,此刻若我們一味強硬,恐怕會落下個‘恃強凌弱’的名聲,於我大永的外交不利。倒不如先聽聽他們的具體訴求,再據理力爭,展現出我大永王朝的大度與公正。”

聖威大帝採納了蕭逸塵的建議,安排了一場外交會面。在會面中,大永王朝的官員們有禮有節地應對著各國使者,對於合理的訴求表示會考慮,而對於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則拿出事實和道理,一一進行反駁。各國使者本以為大永王朝會輕易妥協,沒想到碰了個軟釘子,一時間有些不知所措。

外交會面結束後,那些國家並未就此罷休,反而在暗中與大永王朝較起了勁。他們一方面在邊境地區增派了少量的軍隊,做出一副隨時準備開戰的架勢,可又不敢真的挑起戰火,只是想以此來威懾大永王朝;另一方面,在貿易上,對大永王朝的商隊進行諸多刁難,設定關卡,收取高額的稅費,試圖透過經濟手段來打壓大永王朝。

蕭逸塵察覺到了這些暗中的動作,他也開始採取相應的對策。他派出了一些精明能幹的使者,前往周邊其他友好的國家,向他們說明大永王朝目前面臨的外交困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