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情長
第一章:張家初景
明朝末年,泰安有個寧靜的小山村,村裡住著一戶姓張的人家。家中男主人名叫張訥,是個勤勞樸實的青年,身形健壯,面容堅毅,一雙粗糙的大手滿是生活的痕跡。他的母親早逝,父親張老頭後來續絃娶了牛氏,牛氏還帶來了自己的兒子張誠。
張訥與繼母牛氏關係並不融洽,牛氏為人尖酸刻薄,總是偏袒自己的親生兒子張誠。張誠呢,雖是牛氏所生,性格卻與母親截然不同,他心地善良,天真爛漫,對張訥這個異母哥哥十分敬愛。
每天天還未亮,張訥便要進山砍柴,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他揹著沉重的柴刀,穿梭在山林間,辛苦勞作。而張誠看到哥哥如此辛苦,心中十分不忍。這日,張誠趁著母親不注意,偷偷跟著張訥進了山。山林裡樹木茂密,荊棘叢生,張誠小小的身影在其中顯得格外單薄。
張訥發現張誠跟來後,又驚又急:“你怎麼來了?這山林裡危險,快回去!”張誠卻倔強地搖頭:“哥哥,我想幫你,你太辛苦了。”張訥看著弟弟堅定的眼神,無奈之下,只好帶著他一起。可沒走多遠,張誠的腳就被荊棘劃破了,鮮血直流。張訥心疼不已,趕忙撕下自己衣服的一角,為弟弟包紮傷口,然後強行將張誠送回了家。
第二章:牛氏刁難
牛氏發現張誠跟著張訥進了山,大發雷霆。她指著張訥的鼻子罵道:“你個沒安好心的,竟然帶誠兒去那麼危險的地方,要是他出了什麼事,我跟你沒完!”張訥默默忍受著母親的責罵,沒有反駁。
從那以後,牛氏對張訥的態度愈發惡劣。她故意減少張訥的口糧,讓他吃不飽飯,還總是找各種藉口讓他做更多的活兒。有一次,張訥因為砍柴回來晚了些,牛氏便不許他進門,讓他在門外凍了一夜。張誠看到哥哥受苦,心中難過極了,他偷偷將自己的飯菜省下來,留給張訥。
張訥雖然感激弟弟的照顧,但他不想讓弟弟因為自己而受到母親的責罰,總是勸張誠不要這樣做。可張誠不聽,依舊想盡辦法幫助哥哥。他還時常跟著村裡的老人學習草藥知識,希望能在哥哥受傷時幫他醫治。
第三章:張誠遇難
隨著時間的推移,張誠漸漸長大,他愈發心疼哥哥的辛苦。這一年,張誠瞞著家人,跟著村裡的商隊外出做生意。他想著,要是能賺些錢回來,哥哥就不用再那麼辛苦地砍柴了。
張誠跟著商隊一路奔波,吃了不少苦頭。他們途徑一個險峻的山谷時,突然遭遇了山賊。山賊們凶神惡煞,手持利刃,將商隊團團圍住。商隊的人嚇得四處逃竄,張誠也在混亂中與大家走散了。
山賊們見張誠是個孩子,本想放過他,可張誠身上帶著做生意的本錢,引起了山賊的注意。他們搶走了張誠的錢,還將他打傷,扔在了路邊。張誠昏迷不醒,生命垂危。
與此同時,張訥發現張誠不見了,心中十分焦急。他四處尋找,問遍了村裡的人,才知道張誠跟著商隊走了。張訥心急如焚,他不顧繼母的阻攔,毅然踏上了尋找張誠的道路。
第四章:兄弟重逢
張訥一路打聽著商隊的行蹤,風餐露宿,歷經艱辛。終於,在一個小鎮上,他找到了受傷昏迷的張誠。張訥看著弟弟滿身是傷,心疼得熱淚盈眶。他趕忙將張誠抱回客棧,請來郎中為他醫治。
郎中為張誠診治後,搖著頭說:“這孩子傷勢太重,怕是……”張訥不肯放棄,他守在張誠的床邊,日夜照顧他,不斷地為他擦拭傷口,喂他吃藥。也許是張訥的堅持和兄弟間的深厚情誼感動了上天,張誠的病情逐漸好轉。
當張誠醒來,看到守在床邊的哥哥,眼中滿是感動與愧疚:“哥哥,對不起,讓你擔心了。”張訥緊緊握住張誠的手:“傻弟弟,只要你沒事就好。”
兄弟倆回到家後,牛氏看到張誠受傷,心疼不已,她將所有的過錯都歸咎於張訥,對他又是一頓打罵。張訥默默忍受著,他只慶幸弟弟平安歸來。而張誠則在一旁為哥哥辯解,他對母親說:“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決定,與哥哥無關。哥哥為了找我,吃了那麼多苦,您不要再責怪他了。”牛氏聽了張誠的話,心中雖有不滿,但也不好再說什麼。
第五章:家和業興
經過這次磨難,張誠和張訥的感情更加深厚了。張誠深知哥哥的不易,他決定和哥哥一起承擔起家庭的重擔。兄弟倆商量著,利用家中的幾分薄田,種上了一些經濟作物,還養了一些家畜。
在兄弟倆的辛勤勞作下,家裡的日子漸漸有了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