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滿心的絕望與無助。
一日,陽光透過淡薄的雲層灑在金陵城的街巷,一位雲遊的道士正緩緩走過李家門前。這道士身著一襲素色道袍,手持拂塵,步伐輕盈,身姿挺拔,臉上帶著幾分超脫塵世的淡然,給人一種仙風道骨的感覺。他路過李家時,腳步忽然一頓,目光落在緊閉的大門上,微微皺起眉頭。他察覺到,這看似普通的宅院裡,隱隱透著一股不祥的氣息,那是一種壓抑、腐朽的氣息,彷彿有一股黑暗的力量在暗中湧動。
道士心中一動,他決定上前叩門。清脆的敲門聲在寂靜的街巷中迴盪,不一會兒,門緩緩開啟,露出李父滿臉疲憊的面容。李父的眼神黯淡無光,黑眼圈濃重,整個人顯得憔悴不堪。他看到道士,先是一愣,隨後眼中燃起一絲微弱的希望之火。在這漫長而絕望的日子裡,他嚐盡了世間的冷暖,不放過任何一絲可能救兒子的希望。
“道長,您請進。”李父強打起精神,聲音沙啞地說道。
道士微微點頭,走進了李家。庭院裡的蕭條景象讓他心中一嘆,他跟著李父來到珠兒的房間。房間裡瀰漫著一股濃重的藥味,珠兒靜靜地躺在床上,臉色蒼白如紙,呼吸微弱,彷彿隨時都會消失。
道士走到床邊,仔細端詳著昏迷的珠兒,他的目光深邃而專注,彷彿能看穿表象,直達本質。隨後,他閉上眼睛,掐指算了算,臉色漸漸變得凝重起來。
李父站在一旁,大氣都不敢出,緊張地盯著道士的一舉一動,心中充滿了忐忑。他既期待道士能帶來好訊息,又害怕聽到更壞的結果。
片刻後,道士睜開眼睛,緩緩說道:“這位施主,令郎這病並非尋常病症,而是被一股強大的邪祟之氣纏身。這股邪祟來歷不明,怨念極深,恐怕是有人蓄意為之,或是令郎無意間觸碰到了不該碰的東西。”
李父聽後,心中大驚,他撲通一聲跪地,雙手緊緊抓住道士的衣角,眼中滿是哀求:“道長,求您救救我的孩子!他還那麼小,不能就這麼沒了啊!我求求您,無論付出什麼代價,我都願意!”
道士長嘆一聲,眼中閃過一絲憐憫:“施主請起,貧道既已到此,自會盡力相助。想要救令郎,必須找到邪祟的根源,將其化解。只是這邪祟極為狡猾,想要找到它並非易事。”
說著,道士從懷中掏出一張符紙,遞給李父:“這張符紙,你貼在令郎床頭,可暫時壓制邪祟之氣。我再留下一些草藥,你按時熬給令郎喝,或許能緩解他的症狀。但這只是權宜之計,關鍵還是要找到邪祟的根源。”
李父接過符紙和草藥,如獲至寶,連連道謝:“多謝道長,多謝道長!您的大恩大德,我們全家沒齒難忘!”
道士微微擺手,又叮囑了李父幾句,便告辭離去。李父一直將道士送到門口,望著他遠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禱。
回到家中,李父按照道士的囑咐,小心翼翼地將符紙貼在珠兒床頭,又親自去廚房熬製草藥。他守在灶臺前,看著鍋中翻滾的草藥,心中充滿了期待。每一次翻滾,都像是他心中的希望在跳躍。
草藥熬好後,李父端著藥碗,來到珠兒床邊。他扶起珠兒,一勺一勺地喂他喝下。藥汁苦澀,可李父的心中卻滿是期待,他希望這碗藥能成為兒子的救命稻草。
然而,幾日過去了,珠兒的病情依舊沒有起色。他還是昏迷不醒,高燒不退,臉色依舊蒼白如紙。李父的希望再次破滅,他呆呆地坐在珠兒床邊,眼神空洞,心中的陰霾愈發濃重。他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麼,才能讓孩子好起來。
李母看著李父絕望的模樣,心中悲痛萬分。她走到李父身邊,輕輕握住他的手:“孩子他爹,咱們不能放棄啊,一定會有辦法的。”
李父抬起頭,看著妻子憔悴的面容,心中一陣刺痛。他握緊妻子的手,聲音顫抖地說:“我知道,可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在這無盡的絕望中,李父李母緊緊相依,他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無論多麼艱難,都要為珠兒尋得一線生機
。
邪祟附身,陰霾籠罩
在那無盡的黑暗與絕望中,李父李母緊緊相擁,彷彿彼此的懷抱是他們最後的避風港。每一個夜晚,他們都在祈禱,祈求上天能憐憫他們,讓珠兒早日康復。然而,命運卻似乎並未打算輕易放過這可憐的一家人。
一日深夜,萬籟俱寂,整個世界彷彿都陷入了沉睡,只有李府中那昏黃的燈光還在搖曳,宛如風中殘燭,隨時可能熄滅。李母依舊守在珠兒床邊,她的手輕輕搭在珠兒的額頭上,感受著那滾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