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生道出了自己的心願,丁縣令毫不猶豫地點頭應允:“葉生,你放心,我陪你走這一趟。”說罷,丁縣令放下手中的公務,命人備馬,與葉生一同踏上了回鄉之路。
一路上,秋風瑟瑟,枯黃的樹葉在風中飄零,彷彿是葉生即將消逝的生命。葉生坐在馬上,魂魄依附在馬背上,看著沿途熟悉又陌生的風景,那些兒時的回憶如潮水般湧上心頭。他想起曾經在田野間奔跑嬉戲,在私塾裡誦讀詩書,那時的他,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可如今,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終於,他們來到了葉生的家鄉。村口的老槐樹依舊枝繁葉茂,可村裡的房屋卻顯得更加破舊。葉生飄進自家的院子,屋內昏暗無光,瀰漫著一股陳舊的氣息。他的父母,兩個頭髮花白、身形佝僂的老人,正坐在屋內,眼神中透著疲憊與滄桑。
聽到院子裡的動靜,老人緩緩起身,走到門口。當他們看到葉生的那一刻,眼中先是閃過一絲驚喜,隨即又被疑惑所取代。葉生的母親顫抖著聲音喊道:“生兒,真的是你嗎?你……你怎麼回來了?”
葉生走上前,跪在父母面前,淚水奪眶而出,可他的淚水卻無法滴落,只是在眼眶中打轉,化作一縷淡淡的水汽。他將自己離世後的遭遇,與丁縣令的相識相知,以及科舉高中的事情,一一向父母訴說。父母聽著,悲痛欲絕,母親癱倒在地,父親則老淚縱橫,雙手顫抖地撫摸著葉生,卻只能觸碰到冰冷的空氣。
葉生磕了三個響頭,額頭重重地觸碰到地面,每一下都飽含著他對父母的養育之恩的感激與不捨。“爹,娘,孩兒不孝,不能在你們身邊盡孝了。”他的聲音哽咽,帶著無盡的悲痛。
告別了父母,葉生來到了自己的墳前。那座孤墳靜靜地立在田野邊,周圍長滿了雜草。看著自己的歸宿,葉生心中感慨萬千。多年來,他為了科舉夢想,日夜苦讀,歷經無數次的挫折與失敗,卻從未放棄。如今,夢想終於實現,可他卻再也無法以肉身感受這份榮耀,只能以魂魄的形式,站在這墳前,看著自己的一生落幕。
“我葉生,一生追逐功名,如今高中,卻成了這般模樣。”他喃喃自語,聲音在風中飄散。“但我不後悔,至少,我曾為夢想努力過,也遇到了丁大人這樣的知己。”
回到丁縣令身邊,葉生的魂魄已經虛弱到了極點,他的身形幾乎透明,隨時都可能消散。他看著丁縣令,眼中滿是感激與不捨:“承蒙大人厚愛,晚生心願已了,如今該去了。大人的知遇之恩,葉生來世再報。”
丁縣令眼中含淚,緊緊地盯著葉生,彷彿想要將他的模樣刻在心底。“葉生,你放心地去吧。你的故事,我會讓世人知曉。”
葉生的魂魄漸漸消散,化作一縷清風,消失在天際。他的離去,讓整個世界彷彿都安靜了下來,只剩下丁縣令孤獨地站在原地,望著葉生離去的方向,久久不願離開。
回到縣城後,丁縣令親自為葉生挑選了一塊上好的石碑,命工匠將葉生的事蹟刻於其上。石碑立在縣城的中心廣場,過往的行人紛紛駐足觀看,他們感嘆葉生的才華,也為他坎坷的命運唏噓不已。
葉生的故事,像一陣風,吹遍了淮陽的每一個角落。有人說,葉生是個可憐人,一生都在為科舉奮鬥,卻在成功之時失去了生命;也有人說,葉生是個幸運兒,他雖命運多舛,但遇到了丁縣令這樣的伯樂,讓他的才華得以展現。
而丁縣令,在葉生離去後,更加勤勉地治理政務。他時常會想起與葉生相處的點點滴滴,那些在書房裡的徹夜長談,那些在困境中的相互扶持。葉生的才華和精神,成為了他前進的動力,激勵著他為百姓謀福祉,為國家盡忠。
多年後,當人們再次提起葉生,他的故事依然被傳頌著,成為了淮陽這片土地上一段永恆的傳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學子,為了夢想而努力拼搏,永不放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