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心中的憤怒與柔情激烈地交戰著,最終,柔情還是佔了上風。
他終究還是軟下心腸,沒有下達賜死甄嬛的命令,最終只是讓甄嬛禁足鹹福宮一月,罰俸三月,以此作為懲罰。
而年世蘭,重新恢復了華妃的身份,那曾經失去的尊榮和寵愛,似乎又回到了她的身邊。
原本,皇后一直對年羹堯有所忌憚,對年世蘭也是諸多防備。
如今,年羹堯已倒,沒了年羹堯撐腰的年世蘭,在皇后眼中就如同沒了爪牙的老虎。
她覺得這樣的年世蘭已不足為懼,也就不屑再針對她。
反倒是甄嬛,這次竟然敢撕下皇上的假面,而且在皇上親耳聽見那些大逆不道的話之後,皇上居然都沒賜死她。
皇后心中暗自思忖,看來甄嬛在皇上眼裡的分量可不輕啊,日後定要更加留意這個甄嬛了。
而年世蘭成功復位華妃之後,這訊息如同一陣風般迅速傳遍了整個宮廷。各宮嬪妃們聽聞此訊,紛紛開始準備禮物。
在眾多前來送禮的人中,李靜言自然不會缺席。她不僅精心挑選了一份厚禮,更是親自前往年世蘭所居的翊坤宮送去。
旁人或許只當她是尋常的送禮,但實際上,只有她自己和年世蘭才知曉兩人之間那不為人知的合作關係。
儘管年羹堯已死,但年家的勢力並未完全消散。年世蘭手中依然掌握著不少可用之人,這些人如同隱藏在暗處的棋子,隨時等待著被啟用。
而李靜言之所以如此積極地與年世蘭保持聯絡並送上重禮,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考慮到年世蘭的這些人脈資源或許日後能為她那便宜兒子所用。
畢竟,在這深宮內院之中,多一分助力便多一分保障,誰都不敢輕易忽視任何可能對自身利益產生影響的因素。
不過短短兩日時間,襄嬪曹琴默竟然就這樣一病不起,最終撒手人寰。
想當初,甄嬛曾信誓旦旦地向端妃許諾,待曹琴默離世後,會將其女溫宜交由端妃撫養。
然而,世事難料,由於年世蘭並未如眾人所期望般死去,這一變故讓整個局勢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要知道,年世蘭本來便是溫宜名正言順的養母。
於是乎,在曹琴默亡故之後,皇上便毫不猶豫地下旨,將溫宜公主送到了年世蘭的身邊。
面對如此狀況,甄嬛可謂是連連遭受挫折。她滿心困惑與迷茫,始終覺得眼前發生的一切都不該是這般模樣。
可究竟應當如何發展?她卻毫無頭緒,只能在心中暗自思忖,苦苦思索著其中緣由。
難道是自己算漏了什麼關鍵環節?還是有其他人在暗中操縱著這一切?種種疑問縈繞心頭,令甄嬛寢食難安。
端妃一直以來都對甄嬛有著複雜的情感,尤其是在撫養溫宜的件事之後,更是深深地恨上了甄嬛。
想當初,甄嬛曾對她許下承諾,那承諾就彷彿是一根無形的繩索,將端妃的心與甄嬛緊緊地拴在了一起。
也正因著這份承諾,端妃才毫無保留地與甄嬛相處,推心置腹了那麼長的時日。
而年世蘭呢,自從從那冷宮出來以後,就好似變了一個人一般,整個人的精氣神都沒了往日的張揚與跋扈,她再也沒有踏出翊坤宮半步。
與她從小一起長大,對她忠心耿耿的頌芝也是如此。
她每日只是默默地照顧著年世蘭的起居,看著那熟悉又略顯冷清的宮牆,偶爾也會想起曾經翊坤宮熱鬧非凡的日子,心中滿是惆悵。
再說那皇上,心裡對年世蘭其實是有著深深的愧疚之情的。
自從得知年世蘭知道所有的一切,他的心裡就是五味雜陳,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
他想去看看年世蘭,可那愧疚感卻又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他的心頭,讓他始終邁不出那前往翊坤宮的腳步,哪怕只是去看一眼也好啊,可他終究還是沒有那個勇氣。
無奈之下,只能吩咐蘇培盛精心挑選了不少好東西,讓蘇培盛代自己送去翊坤宮,也算是表達一下自己的心意了。
甄嬛這邊呢,禁足的日子終於滿期了。而皇上對她的寵愛絲毫未減,那眼神裡的愛意彷彿比之前還要濃烈幾分呢。
很快,甄嬛就恢復了曾經的位份,又重新成為了莞嬪,一時間,她在這後宮之中的風頭又漸漸起來了。
只是,她的好姐妹沈眉莊到現在依舊還只是常在之位,甄嬛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找機會幫襯著眉莊姐姐,讓她早日恢復位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