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私?
看看,這四個字一看就很有壓迫感。
【包拯,字希仁,出生於999年的廬州合肥。
公元1027年,包拯考中了進士,被任命為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縣的知縣。
因為父母都上了年紀,為了照顧父母,包拯請求在合肥附近就職。
於是,被改任為了和州監稅。
結果父母還是不想讓包拯離開,包拯於是就直接辭去了官職,留在家中贍養父母。】
嘶!天幕下的人看到這裡都大為震驚。
考中了官職,結果卻因為贍養父母不去任職了。
包拯的孝順,讓無數人自愧不如。
【幾年之後,包拯的父母都去世了,包拯一直待到守喪期滿,都不願離去。
直到1037年,包拯才到了京城聽選,得到了天長知縣的職位。
這個時候的包拯,已經39歲了。
包拯一上任,就遇到了一個牛舌案。
有個農戶的牛的舌頭被人偷偷割掉了,於是農戶到縣衙去告狀。
包拯覺得割牛舌這種事情,無利可圖,一般人都不會這麼做。
一定是跟農戶有仇的人,透過割牛舌的方式來報復農戶。
在大宋,私自宰殺耕牛是犯法的行為。
為了將這個人給揪出來,包拯讓農戶回家之後就把牛殺掉。
農戶前腳殺牛,後腳他的鄰居就來衙門告狀了。
包拯依此判斷出,就是農戶的鄰居跟農戶結怨,於是藉機報復農戶。
鄰居聞言大驚,直接磕頭認罪了。
而包拯斷案如神的名聲,也從此刻開始傳開。】
天幕下的人都驚了。
這擱他們這裡,處理這麼個案件,免不了要大肆排查一番。
結果擱包拯這裡,只略施小計,就讓賊人自首了?
該說不說,不愧是斷案如神包青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