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在邊關,又有三十萬大軍。
這,皇帝如此重用,換做任何人收到詔書,都要懷疑一下的吧。
蒙恬懷疑了,勸了,沒用。
在扶蘇的心中,他不光是兒子,更是秦朝的大臣。
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這便是他學習的儒家思想所教給他的道理。
天幕下的李世民苦笑著搖搖頭。
“三十萬,恐怕就算始皇帝親自下的詔書,我也未必會聽。”
“大丈夫生於天地間,豈能鬱郁久居人下!”
……
“唉,也怪朕當時沒有交代清楚吧。”
嬴政嘆息一聲。
若是他清楚告訴扶蘇是為了培養他的,恐怕就沒有被悲劇發生了吧。
當時自盡的扶蘇,應當是真的以為,自己這個當父皇的不愛他了。
嬴政不敢想象,他自盡的時候,當有多麼委屈。
想著想著,眼角差點冒出小金豆來,只是一轉眼望向身邊的扶蘇,就有些繃不住了。
此刻的扶蘇,穿著十分怪異的服裝,一手拿著鞠球,一手扯著褲襠,正做著奇怪的動作。
“你幹嘛?”
“哎呦!父皇,這是我從天幕上學來的新舞蹈,怎麼樣,帥不帥?”
看著身邊不倫不類的扶蘇,嬴政覺得有些心累。
他有些懷念那個滿口“之乎者也”的扶蘇了。
哪曾想,扶蘇順著他的目光一抬頭,就看見了畫面當中自己的事蹟。
“哎呦這不是我嗎?我靠!這也太傻*了吧。”
“開什麼玩笑,秦二世我當定了,耶穌也攔不住。”
【十大太子,第五位:朱瞻基。
朱瞻基之所以能成為權勢最大的皇太子之一,是因為祖上兩代人的偏愛。
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雖然很早就被立為太子,但由於朱棣的態度不明以及朱高煦的蠢蠢欲動,太子之位並不穩固。
朱高熾當太子的那些年,可以說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雖然監國期間,得到了文官們的支援,但若是朱棣執意要換太子,那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而好聖孫朱瞻基的出現,無疑是讓朱棣徹底斷絕了廢太子的想法。
朱棣對朱瞻基的培養十分用心,在他九歲的時候,就以儲君之禮出閣讀書,並讓姚廣孝擔任老師。】
天幕下的姚廣孝則表示,他現在不僅能教授好聖孫大明知識,還能教授他日子內涵。
【並且,朱棣在遠征漠北的時候,也經常帶著朱瞻基,讓他參與軍事行動。
為了培養他的軍事能力,甚至還特意為他組建了一支少年部隊,完全就是當未來的皇帝培養的。
他讓朱瞻基參與朝政,多次教導朱瞻基治國之道,臨終的時候,也特意囑咐朝臣輔佐朱瞻基。
而朱高熾在登基之後,不僅讓朱瞻基參與朝政,甚至直接把東宮大印給了朱瞻基,並告訴他不用還了,反正你遲早是皇帝。
由此可見,這朱瞻基的太子之位是多麼穩固。
只可惜,朱高熾身體不太行,登基九個月就去世了。
而好聖孫朱瞻基也不負眾望,做出了一番事業,將大明推向了“仁宣之治”的盛世。】
天幕下的朱元璋看到這兒也是吹鬍子瞪眼。
“好你個朱老四,你就是這麼對待咱的好大孫的?”
老朱家都是隔代親,雖然朱棣不喜歡朱高熾,但朱元璋可是太稀罕他了。
一想到自己的好大孫朱高熾一邊處理朝堂的事情,一邊還要提防弟弟給他使絆子,一邊還要防止說錯了話做錯了事讓朱棣懷疑,朱元璋就感覺到心疼,忍不住咒罵朱棣。
“朱棣,我*你*。”
理論化為實踐,他搖頭嘆息,離開了現場,向坤寧宮的方向走去。
【十大太子,第四位:李建成。】
天幕下的李世民瞪大了雙眼,我大唐還有高手?
哦,是我的好大哥,那沒事兒了。
有一說一,好大哥確實挺有實力的,可惜遇到的是我李世民。
【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淵的長子。
李淵在攻打天下的時候,李建成也跟著父親立了不少功勞。
李淵稱帝之後,就立了李建成為太子。
因為嫡長子繼承製的原因,李淵認為李建成就是唯一的繼承人,也將他當做帝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