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字伯約,出生於202年的天水郡冀縣。
父親是天水功曹姜冏。】
姜冏看著天幕上出現了自己的名字,也是滿意點點頭。
沒想到因為自己的兒子,自己也火了一把。
他已經能夠想象,今天之後,眾人評價“生子當如姜伯約”的場景。
唉,也不看看是誰的兒子。
【姜維早年喪父,他的父親姜冏為抗擊羌戎,戰死沙場,以身殉國。】
姜冏看到這裡也是明白了,沒有姜維,自己也能在史書上留下隻言片語。
而天幕下的三國人看到姜冏的事蹟,也對他非常敬佩。
雖然大家可能屬於不同的陣營,但只要你抵禦外族的侵略,你就值得被稱一聲“英雄”。
【因為姜冏的英勇事蹟,兒子姜維被賜官為中郎,天水郡參軍。
228年,諸葛亮軍出祁山,當時姜維正跟著天水太守馬遵在各地巡邏。
聽說諸葛亮帶著蜀漢大軍到來,各地的人都紛紛響應。
馬遵懷疑姜維等人有異心,扔下了姜維,連夜逃往上邽。
姜維等人雖然被拋棄,但他們並沒有放棄。
等他們跑到上邽城門的時候,城門卻關閉了,不讓他們進入。
於是他們又前往冀縣,結果冀縣也不放姜維等人入城。
無奈之下,姜維投降了諸葛亮。】
曹操看到這裡可不淡定了。
“竟然是我曹魏的人,投降了諸葛亮?”
“速速召姜維的母親帶著姜維入宮,我要在十日之內見到姜維。”
【姜維在諸葛亮的麾下得到重用,諸葛亮闢姜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
並且,諸葛亮還在給張裔、蔣琬的信中寫道:“姜維是個人才,能堪大用,李邵、馬良等人不如他。”】
李邵:……
馬良:……
【諸葛亮又說,姜維的軍事不弱,有勇有謀,且心存漢室。
等到訓練完畢,可以讓他覲見主上。
而後,姜維在諸葛亮的手下青雲直上。
沒幾年,就被封為了徵西將軍。
後來,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
遺命中,讓大將胃炎斷後,而姜維作為第二梯隊掩護撤退。
魏延不願意聽從楊儀的調遣,直接帶兵從其他道路率先撤退了。】
此時的魏延,感覺到自己的頭上出現了一個大大的“危”字。
【姜維令楊儀反旗鳴鼓,做出反攻的架勢。
司馬懿不敢逼迫對方,於是就領兵撤退。】
天幕下的人看到這裡都感覺到無語。
不愧是司馬苟,但凡有一丁點可能殞命的風險,都會果斷選擇撤退。
【回到成都之後的姜維,被任命為右將軍,輔漢將軍,並被封為了平襄侯。
魏國經歷高平陵之變之後,司馬家族成為了大魏集團實際的掌控人。
在那之後的姜維,幾乎每隔一年,都要發動一次北伐。
勝多敗少,贏了就升官,輸了就降職。
在大將軍和後將軍之間反覆橫跳。
在北伐的過程中,姜維遇到了一個名叫鄧艾的魏國將領。
和鄧艾的戰鬥,姜維是敗少勝多。
蜀漢的宦官黃皓,想以此為文章,廢掉姜維。
姜維非常厭惡黃皓,向劉禪請求將他處死,劉禪不肯,說黃皓就是一個趨炎附勢的小臣,你跟他計較幹什麼?
而後,劉禪讓黃皓向姜維道歉,姜維則是選擇去沓中種麥子。
之後,他率軍出征,在侯和被鄧艾擊敗,退回沓中。
因為擔心黃皓會害了自己,於是不敢再回成都。】
“豈有此理!”
劉備直接大腳一揮,將劉禪正在挑逗的兩隻蛐蛐都給踩死。
“主公喜怒,阿斗他還只是個孩子,相信在諸葛丞相的教導下,他日後會明白的。”
【263年,姜維聽聞鍾會治兵關中,上表劉禪。
請求派人駐守陽安關口、陰平橋頭,防患於未然。
然而聽信鬼神的黃皓卻告訴劉禪,敵人並不會到來。
甚至於,蜀漢的群臣當時都被矇在鼓裡。
等待魏軍五路伐蜀,劉禪才派來了支援。
先機已失,這仗必然就不好打了。
蜀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