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結束後,包拯退出公堂。
隨著暮色四合,開封府很快便黑了下來。
藍天如洗,天空一輪明月高掛。
包拯忙完後,正準備回房休息。
就在這時,一陣陰風呼呼響起,隨之便是一陣此起彼伏的狗吠聲響起。
只見一男一女兩道身影穿梭在夜色中,徑直朝著開封府的方向移動。
薛典和劉愛花甜蜜地牽著手,身體穿透開封府的大門,朝著書房而來。
“包大人!”
夫妻二人異口同聲地喚道。
看到二人雙雙出現在眼前,包拯微微一怔,“是你們?”
“我們夫妻是特地來向大人您辭行的。”夫妻二人跪在包拯面前,“我們馬上就要去鬼門關報到了。”
包拯暗暗長嘆口氣,卻不知該說點什麼。
因為他也不知道自己是該替他們夫妻二人高興呢,還是該替他們難過。
多麼善良的兩個人,偏偏生不能在一起,唯有死後才得到短暫的相聚,共赴黃泉。
劉愛花道:“包大人的大恩大德,我們夫妻只有來世再報答了。”
包拯道:“本府身為父母官,為民請命乃是天職所在,你們無須掛懷。”
“你夫妻均是良善之人,今生雖然受了重重磨難,未能白頭偕老,相信到了森羅殿上,閻王會給你們一個公正的審判,來世依舊做一對恩愛夫妻!”
“你們去吧,莫要再滯留人間。”
“包大人,您一定要保重身體,您是百姓心中的青天大老爺,我們夫妻二人會在暗中默默為您祈禱,願您福壽安康,一生平安。”
兩人說完這番話,眼中含著淚水,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轉身離去,很快就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包拯看著他們的背影,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慨,長嘆了幾聲之後,方才緩緩地回府休息去了。
原以為這件事已經告一段落,可以輕鬆幾日了。
然而,劉愛花花父一案的影響卻給大宋朝帶來了一定的衝擊,街頭巷尾議論紛紛,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唾罵劉愛花的行為,認為她狀告自己的生父,乃大逆不道,開封府不該受理她的案子。
而目睹林愛姑歷經酷刑卻安然無恙的人,卻認為這是天意,對劉愛花的大仁大義表示敬佩。
認為她敢於站出來反抗不公,是值得稱讚的行為。
所以,看似尋常的案件,在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加工之下,竟然變成了包拯貪圖虛名,故意慫恿民女劉愛花狀告生父的惡行。
才兩日工夫,劉愛花一案的影響,已然波及後宮。
甚至都傳到了後宮劉娥的耳朵裡。
“什麼?”劉太后得知此事,都驚呆了。
“竟然有這等事,這還了得。”
“這個包拯,哀家如此器重他,他竟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簡直反了天了。”
劉娥隨即下令:“速宣包拯入宮,哀家要當面問個清楚,若真有此事,哀家定斬不饒。”
在華夏曆朝歷代,治國之道均以仁孝為本。
所謂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容任何人違背。
一個官員,若是連孝道都拋棄了,還談什麼忠心?
在亂世之中,一個人有才能即可重用。
但治世不比亂世,用人之道,德為先,其次才是才能。
而大宋朝所遵循的便是這樣的治國理念,忠孝乃一國之根本。
須臾。
後宮太監總管郭槐親自來到開封府,傳達太后的懿旨。
“太后懿旨,開封府尹包拯,即刻進宮覲見,不得有誤!”
“臣包拯領旨。”包拯也是一臉的懵逼,太后無緣無故召見自己幹嘛?
不會又是有奸臣在天后面前進讒言吧!
包拯於是試探道:“郭公公,不知太后召見包拯,所為何事?”
郭槐嘴角勾起一個不耐煩的弧度:“太后的事兒,豈是咱家能知道的,趕緊走吧,太后還在宮裡等著呢?”
郭槐是什麼人,包拯自然清楚。
在影視劇裡,尤其是《三俠五義》和《少年包青天》裡面,都是壞得流膿之輩。
仗著太后的恩寵,胡作非為,是個十足的小人。
《少年包青天》裡面,更是參與了狸貓換太子!
古話說,寧得罪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