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都不說話。
不是他們沒有意見,而是有意見也不敢發表。
乃至御史大夫和諫議大夫,都默契的選擇沉默。
龐籍是什麼樣的人,朝臣心知肚明。
素來心狠手辣,睚眥必報。
招惹龐太師的下場,絕不會好過。
不是每個人都是包拯,得罪了龐籍還能平步青雲,安如泰山。
因為包拯有八賢王和皇上這兩大靠山,連劉太后都捨不得殺的臣子,龐太師奈何不了他。
然而,其他人就沒那麼好命了。
得罪了龐太師,用不了多久就得外放偏遠之地。
“臣反對!”
百官沉吟之際,一道渾厚的聲音響徹垂拱大殿。
不是包拯又是誰?
趙楨眉頭微凝,似是早已預料到有這一出,並未表現出任何的意外。
龐籍一張老臉,卻如同吃了大便一般,瞬間佈滿烏雲。
“皇上,安樂侯龐昱乃一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如何能堪當大任?”
“若讓安樂侯前往,不是救災,而是害民!”
影視劇中,《鍘龐昱》一案,婦孺皆知。
既然知道安樂不幹人事,豈能再讓他去禍害百姓。
“包拯!”龐太師眼睛眯成了一條縫,面色格外猙獰,“滿朝文武無人願往,老夫舉薦兒子,你又反對,我看你分明就是嫉賢妒能。”
包拯面不改色:“太師,包拯也是為了太師著想。”
“倘若安樂侯龐昱是個賢才,包拯樂見其成,絕不反對。”
“然龐昱的為人,太師心裡最是清楚。”
“他無德無才,如何能擔當重任,還請太師三思!”
“夠了!”龐太師怒極,“我大宋就你包拯一人是國家棟梁,別人全是朽木,你也太自以為是了。”
說罷,直接轉向龍椅方向,“陛下,老臣以人頭擔保,龐昱定能不辱使命。”
趙楨看龐太師如此信誓旦旦,不忍拂了他一片報國之心,於是點了點頭:“好吧。”
“皇上——”
包拯再度出聲阻止,卻被趙楨打斷。
“包卿不必多言,此事就這麼定了。”
包拯心中突然湧現出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他明白,如果繼續爭辯,龐太師定會給他貼上獨斷專行、排除異己的標籤。
龐太師別的本事沒有,但在詆譭他人方面,卻是行家裡手。
簡而言之,他精於操縱人心,善於利用人性的弱點進行攻擊。
因此,百官沒有幾個不怕他的。
然而,對包拯而言,既然龐籍一心要把兒子推向深淵,他只需靜待其變,看這場好戲。
畢竟,他早已對龐昱心生厭惡。
這個紈絝子弟,整日無所事事,欺凌弱小,橫行霸道,倚仗自己是國舅爺的身份,從不幹人事,早點投胎也是解脫,免得活在世上禍國殃民。
散朝後,包拯將此事告知公主。
“駙馬為何不勸阻皇兄?”
“非我不勸阻,奈何陛下不聽。”
公主冷笑道:“皇兄近來被龐妃那狐狸精給迷住了。”
公主心如明鏡一般,若非如此,皇上這次怎麼可能不聽包拯的勸諫,執意要龐昱去放賑,定是受了龐妃的迷惑。
想到這裡,公主心寒不已,心想皇兄若再沉迷美色,江山早晚要葬送在他手裡。
她也不想讓皇上變成昏君,便要進宮去勸諫,讓他收回成命,另擇人選。
“公主現在挺著一個大肚子,不宜動了胎氣,還是好生待在府邸休養。”
“再說,皇上聖旨已下,你去了也沒用。”
“朝中之事,交給我就行了,公主還是不要干政的為好,免得授人以柄,落人口實。”
公主聞言,這才作罷,心裡只是對龐籍這奸臣和他女兒那妖妃咬牙切齒。
另一邊。
接到朝廷的聖旨,安樂侯喜出望外,在皇上和龐妃面前鄭重其事地許下了承諾。
龐太師亦是反覆強調,此次奉命賑災,必須慎之又慎,剋制自己的行為,確保朝廷下發的銀兩和糧食真正惠及災民,同時要竭盡所能地恢復民生,確保萬無一失。
顯然,龐太師這次是真心希望兒子能成就一番事業,以此向皇上展示。
畢竟,他已經向皇上做出了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