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要得罪小人。
所以包拯心裡還是掂量得清楚,儘量不去招惹郭槐。
畢竟人家是劉太后身邊的大紅人,有可能別人一句話,就能讓你跌落萬丈深淵。
當然,這也不代表包拯就要去巴結他,那不是包拯的性格。
很快來到寶慶宮。
“臣包拯參見太后娘娘千歲!”包拯長長一揖。
都還不知什麼情況,劉太后便是一聲怒斥:“包拯,你好大的膽子,你可知罪?”
包拯心中猛然一怔:“太后,微臣不知,還請太后明言。”
劉太后努力剋制住心中怒火,道:“哀家聽聞,你包拯為博名聲,慫恿一婦女狀告親生父親,可有此事?”
聞言的包拯,更是一臉愕然。
想不到這樁案子竟然會傳到了劉太后的耳朵裡。
一定是別有用心之人,刻意捏造,想置自己於死地。
這也太陰毒了。
用腳趾頭想都能猜到,是什麼人造的謠。
“此乃子虛烏有之事,必是有人刻意陷害微臣,望太后明鑑。”
劉太后冷哼一聲:“無風不起浪,空穴不來風,若無此事,別人又如何誣陷於你?難道京城所有百姓都誣陷你不成?”
此事的確沒有人和劉太后進讒,因為背後造謠的人太狡猾,只是派人放出謠言,間接地傳入劉太后耳朵裡。
這樣一來,既讓他置身事外,又達到了陷害包拯的目的。
“太后,容微臣解釋。”
瞧著劉太后震怒的神情,包拯心裡也感到一股莫名寒意。
此事若不能說服了劉太后,他的政治生涯怕是要徹底結束了。
“哀家倒向聽聽,你有何辯解?”劉娥冷哼一聲。
包拯道:“稟太后,開封府半個月前,的確接到一樁女兒狀告父親的案子,此女名為劉愛花,泉州府安溪縣人氏……”
將案情經過,言簡意賅說了一遍,隨後又繪聲繪色地描繪當時的場景。
“微臣深知子告父大逆不道,有違禮法,故而順應民意民情,將那劉愛花施以下油鍋、挨板子、滾板釘之刑。”
“可讓微臣沒想到的是,劉愛花一個弱女子,受了三般酷刑之後,竟然毫髮無損。”
“哦?”
劉太后聽到這裡都忍不住吸了一口涼氣,眸光裡閃爍出奇異的光芒。
“有此等怪事?”
“微臣句句屬實,開封府大小官吏以及圍觀百姓均親眼所見。”
“所以,微臣以為,此必是天意,豈敢違背?”
“不得不受理她的案子,不想果然冤深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