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將張飛的手下,他曹真算得了什麼?他根本不敢與蜀兵一戰。所以曹真聞言,連忙推辭說:“為臣才疏智淺,恐不稱職”,那王朗七十有六,好似自認為活夠了,想早點去投生。
他激曹真曰“子丹乃社稷之臣,切不可固辭,老臣雖然駑鈍,卻願意伴隨將軍前往”。曹真無奈只得稟奏曹丕,“啟稟萬歲。臣受武王大恩,又是曹氏宗族,自當為國效力,安敢推辭?不過吾保舉一人為副將,一同領兵前進。不知陛下可否恩准”?
文帝曰“卿保舉何人?可當面說來。朕焉有不許之理”?曹真曰臣保舉太原郡陽曲人,雍州刺史郭淮郭伯濟一同領兵前往,文帝許之,當即封曹真為大都督,賜節鉞,許可便宜行事;郭淮為副都督,拜王朗為軍師,選撥二京所屬兵馬三十五萬,交與曹真指揮。曹真命同族之弟曹遵為先鋒,蕩寇將軍朱贊為副先鋒,統領大兵五萬先行出發,自己與王朗統帶大軍隨後跟進。
當年冬月二十一日甲子,魏主曹丕親自率文武群臣送出洛陽西門,於十里長亭餞行才回城而去。曹真離別了天子,與王朗帶領大軍離了洛陽,往長安而去,過了長安,調集了關西諸路軍馬,共三十萬人來到了渭河之西安下了營寨。
曹真與王朗、郭淮共議退兵之策,王朗曰“都督明日可嚴整隊伍,大展旌旗,老夫在陣前邀孔明答話,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曹真聽聞大喜,心想若真如此,可不費一兵一卒。他便派人去蜀營下了戰書,孔明批了明日決戰字樣,交來使帶回。次日清晨,魏軍列陣整齊,孔明帶兵來到祁山之前,看見魏軍軍容甚是整齊。比那夏侯楙大是不同。三通鼓響過,王朗騎馬而出,上首是大都督曹真,下首是副都督郭淮,兩邊是兩個先鋒各帶了數十名戰將,一字擺開。王朗至陣前大呼:“孔明,汝可出陣說話!”
只見蜀兵陣門開處,關興、張苞縱馬而出,排在兩旁,然後是一隊隊的驍將分列;門旗影下諸葛亮手搖羽扇,乘四輪車飄然而出,他見對面魏兵陣前有三個麾蓋,旗上大書姓名。中間白髯老者乃是軍師王朗;當下孔明暗自忖道:“王朗必下說詞,吾當隨機應之”。遂命將車推出陣外,令護軍小校傳曰“漢丞相邀王司徒會話”!王朗乘馬而出曰“來者可是諸葛孔明?孔明從車上站起身來答曰“然也”。他一拱手,王朗也抱拳還禮。孔明曰“司徒臨陣,莫非要說降亮乎?”
王朗清清嗓子說道:“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一見,諸葛孔明,你即知天命,通曉時務,為們要興此無名之師,逆天而行,今大漢氣數已盡,如今魏主聖明,你何苦興無名之師,連累百姓。若你此時歸降,不失封侯之位。”
諸葛亮微微一笑:“吾奉昭烈皇帝之命討賊,何故無名”?王司徒答曰“公此言差矣!今天數有變,神器易主。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也,昔日桓、靈二帝以來,宦官專權,黃巾之亂起,天下大亂。
降至初平、建安之歲,董卓造逆,李傕、部汜相繼為亂,袁術僭位於壽春,本初稱雄在鄴土。劉表佔據了荊州。奉先虎拒在徐郡,盜賊蜂起,奸雄鷹揚;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因此萬姓歸心,四方仰德;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矣!
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以膺大統,應天順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臨萬邦,豈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樂毅,為們強逆天理,揹人情而行事焉?豈不聞“順天者昌、逆天者必亡”乎?
今我大魏雄師百萬,上將千員,諒爾等乃腐草之熒光,怎比我天空之皓月?公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當不失封侯之位,自是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孔明在車上大笑曰“吾以為爾為大漢朝元老之臣,今來到陣前必有高論,豈知卻出此粗鄙之語!吾有一言,請三軍細聽,昔日桓、靈帝之時,漢統陵替,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李傕、郭泛等人接鍾而起,遷劫漢帝,殘暴生靈,因此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
以至狼心狗肺之人,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輩,紛紛秉政。以至於社稷空虛,蒼生有塗炭之苦啊!王司徒之生平,世居東海之臏,初舉孝廉入仕,理應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你罪惡深重,天理不容。
王朗被說得面紅耳赤,惱羞成怒:“諸葛村夫,你敢胡言!”
孔明接著憤而站立曰“老賊給吾住口!你豈不知天下之人,皆願生啖汝肉,還安敢在此饒舌!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起於西川,繼承大統,吾今